左邻右舍一直闹不明白,我收藏那么多书到底啥用?
我多半都笑笑不解释。遇上好奇心特别强烈的人继续追问时,我顶多说句,“可以把书卖点出去,换回更好的书啊!”
他们反而更好奇,疑惑的说,“那些旧书白送都没人要,还能高价卖出去?”

我常常由此被鄙视,于是习惯沉默不语。对难以言说的事你必须保持沉默,世界的意义必定在世界之外。
想起多年前快毕业时,由于某些不期而遇的偶然因素,只要我个人主观上稍微活动或答应某些条件,自己其实可以留在大城市或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生活。但当时满脑子想的就是尽快回到家乡工作,似乎只有家乡才是安身立命的地方。
要是当时家里有人告诉我,“别回头,大城市里你才能过得更好”,我的命运也许就大不同了。
可惜我就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父辈连县城都没去过,我们的眼界就是小山村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亩三分地,又怎么能认知到高楼大厦里的另一种生活呢?
现在回过头去想,其实没什么可遗憾的,人生选择没有偶然,都是认知与眼界的必然。

庄子世界里的蝉与小灰雀,对鹏鸟飞到九万里高空觉得很奇怪,说:“我猛力起飞,试图到达榆树和檀树的树枝,有时飞不到,也就是落回地上而已。你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然后再向南飞呢?”
是啊,为什么要飞得那么高呢?排除身体限制不说,蝉与小灰雀生活在灌木丛的世界里,它们的眼界无非一枝一叶一虫子,认知之外的世界于它们而言是不存在的,嘲笑鹏鸟是必然的,而且是它们唯一正确的认知。
动物也好人类也罢,都是生活在自己认知范围之内的,不存在谁嘲笑谁。
如何改变命运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扩大认知、抬高眼界的学习。
所以,维特根斯坦才会说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因为,人常常对别人所说的,超出自己认知范围的话语贴上谎言的标签。
所以才有曹雪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喟叹。

那么如何如何扩大认知、抬高眼界呢?不二法门就读书、思考,而门槛就是,爱书!
——记于午休前,未修改
说明
本公号文章,均为原创,欢迎书友转发分享,但必须直接转发此链接,不可复制原文!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则删。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