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刚看完了马超的散文《西藏—一场最美的遇见》。
整本书几乎每篇都在写善良、平和、感恩和内心的修练。
西藏的天空纯净,有世间最纯净的山和水,蕴育了最纯朴的藏族儿女,他们对佛祖、对大自然、对世间一切都怀有敬畏心,他们的转山、朝圣、每天的早课祈祷都是让人初看觉得痴、再看便肃然起敬的行为。
看这本书,只看到一两篇的时候,就确信必然是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虽然初看名字以为一个男性作家。
女性的着眼点虽然更加细腻,更加关心细节和内心,但在很多情节和内心的描写上又略显哆嗦和冗长。
我能理解到达西藏这样一个纯净之地,给作者内心的冲击肯定远远大于去其它的任何地方,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会越多、越复杂,但在书中这种情感一再地反反复复地表达,估计作者也有一种“意恐匆匆说不尽”的感觉,所以想要反复地来表达,意图使读者能明白能体会能身临其境,但好像总有一种隔靴搔痒、总让人有一种不痛快的感觉。
与之前读过的怀左同学的书截然不同,怀左的书虽然每篇都在表达自律,但确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进行刀下见菜的淋漓尽致的表达。
我可能是更欣赏这种干脆利落,一个地方、一种情感,我们要把它抽丝剥茧,让它的本相呈现出来,给人直观、明确的感觉和联想,这需要长久的修练。
我正在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