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919446/61041d982dd43ff3.jpg)
朱自清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的散文清新秀丽,朴实无华,真挚感人,能够用平易的叙述表达深厚的感情,被称为“美文的典范”,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背影》和《荷塘月色》,但我今天要说的却不是这两篇,而是他的《儿女》。
《儿女》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朱自清先朱生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时间对待儿女的态度的变迁。读完我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天下的孩子都是一样的,连我们的大作家朱自清也不能免于俗套。特别是这段"接着可又你要大碗,他要小碗,你说红筷子好,他说黑筷子好;这个要干饭,那个要稀饭,要茶要汤,要鱼要肉,要豆腐,要萝卜;你说他菜多,他说你菜好。妻是照例安慰着他们,但这显然是太迂缓了。我是个暴躁的人,怎么等得及?不用说,用老法子将他们立刻征服了;虽然有哭的,不久也就抹着泪捧起碗了。吃完了,纷纷爬下凳子,桌上是饭粒呀,汤汁呀,骨头呀,渣滓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吃饭而外,他们的大事便是游戏。游戏时,大的有大的主意,小的有小的主意,各自坚持不下,于是争执起来;或者大的欺负了小的,或者小的竟欺负了大的,被欺负的哭着嚷着,到我或妻的面前诉苦;我大抵仍旧要用老法子来判断的,但不理的时候也有。最为难的,是争夺玩具的时候:这一个的与那一个的是同样的东西,却偏要那一个的;而那一个便偏不答应。在这种情形之下,不论如何,终于是非哭了不可的。"这场景是如此的相似,如此的熟悉。
我家也有两个“调皮捣蛋”的娃娃,对此情景,我深有体会。早晨在两个娃娃的“斗嘴”中开始,晚上在两个娃娃的“斗嘴”中结束。两人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抢卫生间,抢到的开心不已,抢不到的那个就会撅着嘴,那嘴撅的简直能挂两个油瓶在上面。唉,真后悔当初装修时把两个卫生间合并成一个了,要不然两个娃娃就不会为抢卫生间而发生“战争”了。吃饭时,他说你的菜多了,他的菜少了;什么你的鸡腿比我的鸡腿大了;什么装菜的盘子离你近了,离我远了。。。。。。晚上睡觉隔着各自的房门也要斗上几句锻炼一下自己的口才,好像不斗上几句睡不踏实似的。
以前我会在中间调停一下,结果发现我不介入还好,一旦介入,妈呀,场面就有点失控了,简直是自己给自己挖坑。他们不会因为你的介入而消停,只会让“战争”升级升级再升级,战火会越烧越旺,最后是你吃力不讨好,落得满身的不是,满心的委屈,满肚子的怒火。所以,最后干脆“眼不见心不烦”,不再掺和,“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巍然不动”。没想到这招还挺好,没有第三方的介入,两个娃娃的“战争”是“速战速决”真是意想不到。
小时候的“鸡飞狗跳”,“战火连连”,长大后都会成为两个娃娃的美好回忆。也许,等他们长大成人、各自成家后,也会把各自“调皮捣蛋”的往事当作童年趣事讲给各自的孩子听听。或许,天下的孩子“熊”起来都是一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