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学习、工作、运动、写作都需要连续的惯性;同时懒惰、睡觉、看电视剧也都会保持一定的惯性,而常常这两种惯性会交互出现,这种状态暂且称他为“状态惯性”。
最近这段时间明显感觉自己在学习、写作和阅读上面的时间少了不少,而睡觉、看电视的时间却是明显增加。这也很容易理解,总时间是有限的,工作不变,剩余的时间休闲时间多了,自然学习、阅读和写作的时间就少了。
自从知道了元认知的存在,在生活的每种状态下总是会试着运用元认知来审视自己的状态。所以每次这两种习惯出现交替的时候总是会察觉到,但每次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一种习惯消退,另一种习惯已经形成的时候了。这种习惯的交替总是和生活环境或者工作节奏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有规律的作息时间,总是能保持很好的状态习惯。而不好的状态习惯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也总是能找到借口。
正如我上一次提交作业时间,却为自己找了一个借口:那段时间在为公司准备内部培训的事情,每天晚上都在加班,然后开始偷懒了,申请了围观。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很正常,每天加班,是没有时间写作,申请围观也是情有可原。
我一直认为时间永远是相对性的,你对事情重要性的重要评判标准可以用时间来体现。有时间做这件事情,就不会有时间同时去做另外一件事情,你对事件的选择,就是对事件重要性的评判。这样一想,让人不禁打个寒颤,难道我们看电视会比读书学习更重要?瞬间会不会觉得很可怕?
再返回来我们再认真想想,我们真的是没时间吗,还是自我内心的惰性在驱使我们懒惰?写作能花到我们多少时间?我们以高考写作文为标准,800-1000字30分钟的写作时间。可能现在没有高考时候的状态,那么两个小时也应该能完成吧?或者花一个小时写600字,总该行吧?而我们并不是每天连一个小时都没有,而是本该可以用来写作的这一个小时,把他花在了刷朋友圈、看微博上去。因为那是你的一种生活习惯,成了你的一种生活惯性,不需要你可以去做,只是惯性保持你每天的一种状态。
人类的本性是更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在舒适区里想对更安全。这是生物系统的本质特性,趋利避害。我们初中教本里面就有介绍过微生物的“趋利避害”应激反应。人类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