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回去呢?回去吧!接到可以返校的通知,我是既激动又纠结,激动的是终于可以结束半年的咸鱼生话,纠结的是我还要不要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回去“毕个业”?我还是选择了后者,当然收拾行李只是一个理由,更多的,我觉得我是在为某个东西作最后的道别。
于是下定决心后我就立马买了返校车票,大学4年的列车,熟悉的行程安排,我不想去犹豫,我怕过多的犹豫让我错过这最后的相聚。
经过长途跋涉,26个小时的行程,一路上我不断的纠结着,也不断的问着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有价值的,毕竟,行李可以托人邮寄,而且这趟返校的代价属实有点大,倒不是经济问题,主要是这段行程带来的后续问题。但是所有的焦虑都在我下火车那一刻烟消云散。
我像过去的三年一样,坐车,校门口下车,一路上我一直在看车窗外的吉林,这个美丽又充满回忆的地方。抵达校园,很明显学校为了这次毕业生返校已经做了万全之策,我配合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手续,入校,踏入这个即将成为过去的地方,心情却不是如我所想的特别激动,很平静,就像去年的今天起床上课一样平静。
接下来就是收拾行李,作为委托人,当务之急是保质保量的把室友们的行李打包邮寄回去,这花费了我和我另外两个室友一整天百分之90之多的精力,这里不再赘述,当然过程是很累,东西很多,书是很重……吧啦吧啦不再啰嗦。
可能是过于劳累饥饿的缘故,或者是长时间不曾吃的原因,食堂的午饭格外的香,我也知道那是最后一次吃了,吃的很干净。
疫情原因返校的同学很少,碰到的也是屈指可数,但是碰面还是那么亲切,互相开玩笑,互相寒暄,互相道别……还有老师,第一次没有站在一个学生的角度去跟老师们对话,显得更加轻松随意,谈着过去,谈着近况,谈着将来。
毕业照环节,可能是历史首次吧,有雨,有鸟云,没有灯光,我们就在昏暗的操场上,借着老王汽车的远光,争分夺秒的记录我们最后的故事,校园在逐渐睡去,操场的我却是越来越兴奋。
结束,完成一切事宜,我们打卡离校,那一刻,怅然若失,回头看看这个校园,下次见你又是什么时候。
师生的饭局,已经是很轻松了,气氛一点也不压抑,互相说着过去的事,过去的人,以及将来的打算和希望,跟所有刚刚踏出校园的朋友一样,我们有热血也有迷茫。话毕,师生告段落,感谢老师一直以来的照顾!
三个人,淋着雨,吃一顿好久没吃过的早餐,便是离去。很匆忙,匆忙到来不及认真道别:只能说后会有期。
就这么,我毕业了。
所有祝福的潜台词都是再见。我花了好久去平复这种角色的转换和学生这个身份的丢失,却还是不能很快的适应,交给时间吧,我希望所有后会有期都有久别重逢。最后祝所有这个春天的毕业生,前程似锦,再见!
书于2020年6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