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冬至的时候,我们开启了农历的天空下课程。今天同样是冬至,但却是这个课程的结束。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跟着老师一起观察物候,却发现每个节气都有什么特点?观察完后再用自己的文字记录下来。
农历的天空下课程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发现一些细小的东西,能够更敏感的感知身边的东西,在不起眼的事物中捕捉到美。
那些伟大的诗人、作家都比一般人要敏感。灵感来源于生活,如果一个人不会去发现,他又怎么可能会写作呢?
还有一点就是丰富的想象力,可以把一件事物加上自己的情感,就比如一朵花,在别人眼里,它只是一朵花而已,但在一个有想象力的人面前,它就会有自己的想法。草木本无情,但因为他们背后有一个多情的人,草木也会随着那个人的心情而改变。
在学习农历的天空下时,我们不只是学习了自然的文字,还是学习了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字。看看他们在每个节气都在干什么,想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识了“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喜欢清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陶渊明。还认识了“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困难中总能保持乐观的苏轼。他们都是在经过了一生的风风雨雨之后才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
还有一个课程给我印象很深刻,就是悲秋课程。那个时候我还不太理解为什么诗人们都在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到现在我觉得我可以理解他们了。
学习农历的天空下的这一年太快了,我都来不及好好去感受它就没了。虽然这个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得到的收获是不会消失的。
农历的天空下。不只是一个学习知识的课程,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课程。物候观察的时候我们记录下来的一草一木,都带有我们自己的情感,也有可能是某一个状态下的自己。
在学习古代的诗歌和诗人的时候,有没有一首诗,或是一个人,有你认为值得学习的品质?那说不定就是你想成为的样子。
现在,又回到了冬至,我的农历本已经记录下了晨山的春夏秋冬,也记录了我自己心情的春夏秋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