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的现状和应用
你是否还在为家中杂乱无章的杂物而烦恼?
你是否被各种物品占据你的生活空间?
你是否被一些无效信息、无效社交夺去了时间?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打折购物狂、囤积爱好者、或者没有规划不知道如何打理,那么尝试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或许你蜕变的开始。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早在我们中国古代就深谙极简之道,那么到了现代社会的极简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人人都在追求极简,大家普遍认为少买东西,不囤积就是极简生活了。但是往往忽略了极简是一种生活的美学,并不是简单的做减法。
极简美学的两要素:
1、人在复杂的环境中是感受不到美的。
2、我们的房子(生活的空间)也需要呼吸,不能堆满物品。
所谓极简生活:
少即是多,不在房间里堆砌物品,合理分配好空间格局。让更多的空间保持整洁,给生活空间留白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那么,所谓现代的中国式极简生活,到底是不是适用于每一个人?会不会让每个人都觉得平衡和满足,以达到内心幸福感?
当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过度消费和拥有之后,看似倒退式的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能让人过得比目前更好更幸福吗?
极简主义生活是要人们回到无衣无食、无车无房的原始状态吗?
在中国大环境下,极简主义生活会大众推崇还是小众精致?中国式极简主义生活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极简生活的理念虽然听起来比较新颖,但是我们身边很多人已经有所践行,并不是新生事物。
纵观中国式极简主义生活发展脉络,不难看出,五千年历史长河、近代特殊背景以及几代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导致的消费理念不同,会出现对极简主义生活不同的理解与践行。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不同极简生活
50年代之前出生的老一辈,勤俭持家是美德,不主张过度消费但是也要时刻储备充足。
因此,50年代以前的人,觉得物质富足是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不浪费就是最好的极简生活。
50年代后和60年代出生的人,同样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期,对物品的拥有始终没有安全感,大量囤积生活必需品和对新生事物的好奇感归根结底是对年轻时代不能随心所欲的一种报复式消费。
因此,50年代到60年代的人,觉得极简生活是一种倒退式的生活方式,他们不认同也不接受。
70年代和80年前后出生的人,算是改革开放的早期受益者,但是童年记忆中的计划经济残留影像和一夜之间物质极大丰富的反差感,并没有带给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当经济状况良好时,要么是过度消费放纵自己,要么是小心翼翼大量囤积以弥补童年时期的遗憾。我们试想一下是不是自己都有这样的经历,小时候喜欢却得不到的东西,长大以后就会不停地买买买?或者说至少也有想要拥有它的欲望?
因此,70年代到80年代的人,觉得极简生活某种程度上会让他们没有安全感。
90后及以后的孩子们是幸福的,他们经历着这个国家最丰富的物质时期,享受高科技信息化带来的世界,国际化视野和电商购物带来的便捷感。让新一代年轻人没有购物节制。
信用卡和各种金融工具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处处都在提倡精致生活,但是没有人告诉他们消费未来的代价,人人都在探索,物质极简对于他们说是天方夜谭,试图追求的精神极简又抵御不了外界的诱惑。
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凡事都会有自然发展的规律,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现实生活的矛盾和传统思想如何融合,老一辈和年青一代消费观的冲突,以及阶层结构的分化,这些都会影响到每一个个体对于极简生活的认知。
在未来的大环境下,极简生活会是大众推崇还是小众的精致?回归到生活的本质,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是智慧,更是万物发展必然的趋势,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简单生活,快乐生活的秘诀。
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极简生活的队伍中一起践行老祖宗的智慧,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幸福感。
由此可见,极简生活并不是生活拮据,只是需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当下的物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物尽其用,并在其中,改变习惯、颠覆认知、升级思维。
中国式极简主义生活理念中,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凡事要寻求一种平衡。人与人、人与物品、人与社会、人与自然。
极简生活,从来不只是整理,更是人生智慧的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