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每天写1000字
每日千字之---读史有感

每日千字之---读史有感

作者: 衣小羊 | 来源:发表于2019-03-12 22:55 被阅读0次

       中国历史从夏商至今,历经千余年,作为后来人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只沉迷于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大将风骨,也不能只崇拜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帝王气魄,我们要沿着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时间线去探寻中华民族行成的基因,追溯千年华夏文化积淀的本源。

       读史以明鉴,查古以至今。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过去的事情是一笔丰富的财富,了解历史可以反省自己,提高觉悟,避免少犯错误。看古代人的生活就知道现在生活的利弊。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行成、发展及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和,学习历史,可以筑牢信仰,可以知荣辱、明方向。

       在我的读书名单中,历史类书籍占有一定的比重。自诩掌握一些历史知识,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出身。对于历史的学习,必然和其它学科一样,有着一套详细的、科学性的理论方法。兴趣使然,时间有限,也没想研究那么深,但通过学习也摸索了一些适合的方法,并在不断优化。断代史比较难,通史内容相对宽泛,容易上手,适合像我这样的初学历史的“小学生”,所以就买了傅乐成先生的《中国通史》和范文澜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二者比较着读,读完之后,觉得傅先生的书要更通俗一些;范先生简编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当时政治环境。在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中,刻意的和“人民、斗争、无产阶级”结合起来,确实很符合当时的斗争环境,但是瓜李衔接,略显牵强附会,读起来怪怪的。

       傅先生的《中国通史》没有过多的古书摘录,所以对于文言文理解不是特别深的历史爱好者尤为适合。另外,对于每一个朝代,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介绍的比较详细,虽然有些内容相对简单,但这正符合通史的特征。关于通史著作还有很多,皆是大家,只是在网上局面阅读,难度较大,比如吕思勉先生的著作。

      学习历史有益于提高文学修养、提升写作能力,当然“下笔如有神”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不断的锤炼。比如,读到春秋战国史和秦汉史,就会发现我们现代人经常使用的成语、俗语都能在这个时期的找到出处,春秋战国500余年,各种学派和思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秦代虽然只统治了 15年,但秦始皇却完成了中国统一的各种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如文字的统一,仅这一项措施,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互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很难想象,文字如果没有统一,中国这块伟大的土地,会不会成为另外一个欧洲;历史接着顺延,被封汉中的刘邦,以他的封侯命名了汉朝,却留下了“汉族”这个伟大的符号;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确立余下几千年中国的道德传统,驱除匈奴确立中国版图。这都是我们能够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到的,它能够让我们真切了解我们的国家、民族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了解民族性格是如果塑造的,丰富我们的内心,增强民族自豪感!

相关文章

  • 每日千字之---读史有感

    中国历史从夏商至今,历经千余年,作为后来人我们学习历史,不能只沉迷于金戈铁马、荡气回肠的大将风骨,也不能只崇...

  • 2019-08-06《中国班主任研究》(第二辑)读后感 19

    借助访谈与回忆, 了解班主任研究史 ——读《班主任研究口述史之唐云增老师访谈录》有感 ...

  • 文明的征服

    ——读《极简欧洲史》有感 by changk...

  • 读史有感之——读晁错史

    读晁错史。晁错死是政治权谋,军事斗争的牺牲品。也是悲剧性格所致。只知忠诚,不知忠亦有道。只知为国家着想,却不知自谋...

  • 宁静的天空日课复盘

    20191107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之五: 念三史每日十页,虽有事而不间断 ️【笔记】 关键词 :读史开智立志 ✅1...

  • 读史有感

    史书上充满了谎言历史是空洞血腥的。史书是化过妆的。成王败寇,活到最后的人才能肆意涂写,他们从不惮于颠倒黑白。有些事...

  • 读史有感

    小灯不绝,寒风入袖,览史盘古后。 魏姝掩鼻怒怀王,秦士挥钺斩楚首。 读罢凉心透。 尘封汉陵唐宫,雨扫宋阁明楼。 义...

  • 读史有感

    今日来读《现代日本史》看到伊藤博文被刺杀那节,忽然意识像伊藤那样在明治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也会在1910年在哈尔滨被...

  • 读史有感

    只有认认真真的读过历史,才会明白,唐、宋、元、明、清,绝不简简单单的只是一个符号。 在风餐露宿的征途中,我领悟到什...

  • 读史有感

    看历史总有让我心动的人物,可惜笔力有限,写不出万一。 孔子身出忧患,少年志于学,中年颠沛流离只为悲天悯人,晚年整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千字之---读史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zo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