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学筝路上

作者: 翁晓帅 | 来源:发表于2021-07-06 21:19 被阅读0次
    古筝

          我们有体会过读书时每天四小时以上,寒暑假每天十小时以上的练琴时间吗?而我却已经历。

          可能有人听到这个时长会觉得惊愕,但如果知道音乐带给我的变化,也许就会明白这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记得学筝之后,父母带我去到陕北,看到漫山遍野的红花,我便会想起《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拉着父母问,那红花是不是山丹丹花?当我随父母去看西湖的时候,脑海中想到的不仅仅是许仙与白娘子,还有《平湖秋月》,那是西湖十景之一,也是我们古筝的作品;当我第一次看到大海,便明白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春江花月夜》。

          而这些对于生活的感触与古筝作品的联系,则来源于我学习音乐的经历。当我第一次拨响古筝琴弦的时候,老师问我古筝的声音像什么?我说像蹦豆豆。老师告诉我,这豆豆吖就是大大小小落在玉盘上的珠子,白居易有一首词叫《琵琶行》,里边便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老师口中的这个玉盘顿时让我产生了向往,而这个玉盘也变的像月亮一样照进了我的心房,从此便开启了我与古筝的不解之缘。

          后续随着我慢慢成长,作品也越来越复杂,当弹响《渔舟唱晚》时,可以体会“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的妙趣;当遇到休止符,在想为什么它不发出声音,傻傻坐在那里干什么?便可以思考,“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心境,人生不是何处、何地都需要声音,有的时候,沉默比言语来得更具有说服力与震撼力。当我长大后独自走到伊犁,看到伊利河,便可体味《伊利河畔》那种异域的风情;当我弹响《西域随想》,便感受到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大漠风光。

    一弦一柱思华年

          古筝,承载了我们中华两千多年的文化,当我们演奏《临安遗恨》,懂得岳飞的精忠报国,知道那秦桧为何一跪便是千年。更知道那《崖山哀》里发出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悲哀。由音乐,我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爱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喜欢我们的诗词,懂得这个方块字背后承载的历史积淀。

          音乐,会引领我们去读万卷书,而读万卷书,会让我们向往远方,去行万里路。到那时,我们生活中的诗与远方就已经烙在了身上,我们可以从音乐中寻找,更可以用自己的脚步丈量。

          有人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我相信,这话是真的,因为他们不屑于勾心斗角,不屑于与人争执,更不屑于阴谋鬼论。他们身上显现出来的只会是优雅与智慧。

          教育的目的并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以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可以通过音乐去唤醒那原本就存在于孩子们内心深处的纯净灵魂。我也相信,古筝,传授给我们的并不仅仅只是琴技,还有那音乐背后承载的千年文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给学筝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cnu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