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手绘好书汇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作者: 独行侠S | 来源:发表于2017-05-05 15:13 被阅读103次

    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马太福音

    人就是这样越活胆子越小,教育自家的小朋友要勇于尝试,轮到自己却犹豫不决担心做不好。就拿读书来讲,常被书籍的名声吓破胆,但是勇于尝试之后,耐心读完之时,发觉未曾涉足的领域竟是如此美丽。一次尝试就多一种认知多一种选择,拓展了人生的宽度,也增加生命的深度。

    01

    傅雷,一代翻译巨匠,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其作品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位大师,不幸的是他喊冤而死离我们而去,后人也只能从译著中弥补遗憾。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在《傅雷家书》中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多种作用:一是讨论艺术;二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1934年6月,26岁的傅雷如此评论艺术作品鉴赏:在艺术鉴赏上,总有一些好高骛远者,疑惑与“现代”为美名,以“立体”、“达达”、“表现”各派标榜自我,以与某位大师相识而沾沾自喜。肤浅庸俗之流,只知道以取悦视觉为美,同时又信奉官派典型而坐井观天!或者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或者是却反研究精神,拘泥于形式。傅雷感慨于“五四”之后,为学的态度随世风而日趋浅薄,投机取巧习以为常,故著《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02

    赏析艺术作品的方法。

    东方人欣赏西方艺术有着天然的劣势,究其原因在于东西方历史文化有本质的不同,甚至是很严重的冲突。艺术品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存在,而是与本区域历史、宗教、文化和科技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第一讲《乔托与阿西西的圣方济各》中提及的圣方济各,乃是天主教方济各会和方济女修会的创始人。是动物、商人、天主教教会运动以及自然环境的守护圣人。我们不了解圣方济各就无法欣赏名作中内在的美,所谓的痛苦、悲愤、无奈、惶恐也无法从内心感受到。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在其他几讲中论述的多那太罗、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贝尔尼尼与伦勃朗的作品都与《圣经》有着莫大的关联。中国传统宗教为道教、外来宗教为佛教,而西方的宗教在中国始终未成为主流,因此我们在看一些历史画时,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体会不到作品要表达的含义。

    在西方社会里,《圣经》的影响早已超出宗教范围,其教义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影响力遍及哲学、政治、经济、制度、伦理、法律、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从十五讲开始西方艺术家从意大利开始向整个欧洲扩散。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法国的普桑和格拉兹、英国的雷诺兹和庚斯博罗等艺术家,成为各国开宗立派的领路人,西方的艺术已经由南欧走向北欧、西欧和中欧。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爆发“光荣革命”,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革命的爆发与传播导致了新思想的传递,旧的秩序崩塌新的观念诞生,直接影响了艺术作品的创新。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本书所谈论的二十讲从文艺复兴讲起,至风景画结束,应了开篇所说“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须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当我们凝视一件艺术作品时,常为气势壮观而震惊,为色彩运用而痴狂,为表情神态而感同身受,为不拘一格而钦佩不已。真正的艺术作品让即使不懂艺术的观众内心泛起涟漪,思绪随着跳跃前行。

    03

    艺术家一方面要追求理想的美,一方面又要忠于现实。简单的说是思想、构图和色彩的综合体。

    构图对艺术品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波提切利在《春》中构图,没有像古典作品那般谨严,没有设定主要人物作为全画的主脑,也没有巧妙地安排次要人物作为衬托,你很难说出维纳斯是主角,还是三女神是主角。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达芬奇在《最后的晚餐》则像古典戏剧一般省略许多细节。在构图上,耶稣坐在中间,一张直长的桌子前面,使徒们一半坐在耶稣左边,一半坐在耶稣右边,而每侧又分成三个人的小组,为防止多人对称造成的呆板问题,又在每六个人中间,用手臂的安防与姿态作为联系。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拉斐尔在《圣体雄辩》中构图则是将全画人物按照上中下加以分布,形成四条线,但四条线核心都倾向于一个中心点——圣杯,这样促使画作展现出磅礴的气质。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拉斐尔在《牧我的群羊》中构图则采用另外一种方式,耶稣独自占据画的一端,而且是很明显的位置。一群使徒则站在另外一边,这种格局从耶稣延续至使徒,同时每个人的表情也依次减弱。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鲁本斯在《卡尔凡山》中的构图更为复杂,用线将整个画分为几部分,其中一条主线横贯全画,与周围成45度斜角,和传统的意大利画面上的地平线比较,可以看到画面所传递的那种热情。次线条则分别为士兵、马匹和其他人构成。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色彩给予作品饱满的情调。

    绘画发展到鲁本斯的时代,人们愈加发现色彩的重要性,一幕伟大的景色,庄严的场景,富丽的色彩使全画发出炫目的光辉。在《亨利四世启程赴战场》中,在国王和王后两种颜色中,站着一个典雅的美少年,穿着殷红的服装,他的光华使全画为之焕发起来。如果把这火红色的调子去掉,一切都将黯然失色。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委拉斯凯兹在《宫女群》中,小公主穿着光耀全画的白色绸袍。女侏儒则穿着深色的袍子,两种颜色进行对比色彩分明,宫女们则穿着灰色的衣服,全画运用色彩差突出小公主的雍容华贵。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在绘画中色彩究竟要怎样运用?雷诺兹爵士,一天在画院发言说:要在一幅画中获得美满的效果,光的部分当永远运用热色,黄、红或带黄色的,灰、绿永远不能做光明。他们只能用于烘托热色,唯有在烘托的作用上方才能用到冷色。但画家庚斯博罗则提出强有力反证,一副《蓝衣少年》一切都是蓝色的,没有一种色调足以调节冰冷的色彩,但该画成为名作皆因为不相信定律与传统,勇于挑战一切。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04

    最后说明一点,再好的艺术赏析书籍,也不过是作者本人思想的体现,可以给我们已启迪,但不应该代替我们独立思考。

    最优秀的艺术书籍也无法解析艺术作品全部内涵,当你伫立在艺术品前面,那种真实的感觉是画册无法做到的。梵高的名著《星空》色彩与构图堪称魔幻,然而大师的笔触带来的惊艳却无从展现,你也无法去体会梵高内心的悸动。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我不知道其他书友读完《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后,是否有一些感谢的话要说,感谢傅雷先生在多年前为我们讲解艺术作品,为我们这些孩子搭建一座通往艺术殿堂的大桥,同时是否有一种想去欧洲走走的冲动,比如去看一看拉斐尔的真迹《西斯廷圣母》。

    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座通向艺术殿堂的桥梁——读《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djt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