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应该是我的文学启蒙读物,还很小的时候一百单八将的绰号和名称就已经了然于胸如数家珍了,虽然读原著也是很后来的事情了,最开始只是听评书听水浒的故事和看影视剧。时至今日,我仍然保持着基本的正义感,要归功于《水浒传》给我的启蒙。最近在B站看到有人专解读这部名著,看的津津有味。
作为东北人,我属于十分温顺和善的性格,从小常常被院子里的小朋友欺负,遇事也不与人争抢,也许是天生包容性强,并不觉得有什么损失或伤害,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过却看不了别人被欺负的情况。那个年代打架是家常便饭,我的所有打架经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后来在报道中看到孙小果这样的事件,真是愤恨不已,说成气炸了肝肺也不夸张。这样的人理应凌迟处死再剁成肉馅喂狗——狗都不吃。哎,长叹一声,真是气死我了,现代社会、法治社会还有这样的人横行和祸害人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我相信很多国家废除death penalty,并非为了帮犯罪者逃避制裁,而是避免冤案,在过往的真实司法案件中被冤枉致死情况并不在少数,中外皆有。
《水浒传》的意义除了所谓的、带引号的正义之外,还有就是离不开官僚系统,人在这个大系统之中生存、生活,没有容易二字。我昨天下午在书店里喝着美式、吹着空调,读完了马伯庸的《长安的荔枝》。书中有个角色叫韩洄,虽官阶不高,但深知官场的游戏规则,他总结了为官三句话:和光同尘,雨露均沾,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个人吃独食,是吃不长久的。这不仅仅是为官知道,也是今天的为人之道,除非有什么好处不让他人知道。小说写的非常好,很多情节大有催泪的效果,我坐在公共场合不好现场哇哇大哭。由于杨贵妃要吃荔枝,杨国忠(丞相)估计也想尝尝就头脑一热在原有的荔枝数量上又加了一些。他在上面说一句,下面层层的人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其中有个严重的细节问题,简单地说,比如上层要征收一百元,中上层为了保险起见也顺便克扣一些他就会说征收一百五十元。到了中层自然也会加到二百元,以此类推,推到最底层推无可推了,就得要命了。本来运荔枝只要砍三是棵树,结果实际情况是要砍二百颗。书中是如此描写,实在令人绝望:这与贪腐无关,与地域无关。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大到了让个人毫无能力去影响它,这是个大机器、大系统,非一人能与之匹敌。
《长安的荔枝》这个故事一下子就联想到所有人都知道的杜牧的那首《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赢得妃子一笑,要牺牲无数的人命和物力,今天或许没那么严重,却也是等比例缩小一些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