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G点

作者: 捧个大瓜 | 来源:发表于2022-06-02 18:22 被阅读0次

    自去年升级为合伙人之后,无暇顾及发展会员。后来,有朋友劝告说,你热爱码字,何不带一批会员,既为自己的收益也为简书的扩张。想想也有道理,遂比葫芦画瓢搞了几天。不干不知道,没想到发展一个会员比写一篇小说还难。

    盖因写小说怎么设定怎么谋篇布局,全凭自己的意志来写,你让他死就死,让笑则笑,让活则活,可发展会员就不同了。

    一般来说,初始会员大都来简书不久,对于简书的规则不甚了了。他们更关心的有两个,一是自己的文章是否一鸣惊人。二是写文是否能赚快钱。

    你往往得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予以讲解这些规则与写文的关系。尤其谈到花钱升会员的事,那更麻烦。因为他们是抱着文章广为天下知和带来可观的收益这个目的来的,如今先让他们掏钱,恐怕有些犹豫,甚至抵触。

    而简书的规则是曝光机制。也就是说,会员级别越高,你的文章阅读量越大。这就是摞人机制,只有持钻高会员级别高,压在下面的人才能露出脸来,让大家认识。

    但新手们偏不信这个邪,还偏偏以为自己写的文是华章绣彩。当然,我不否认,但这是简书的一亩三分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儿。

    你就是鲁迅朱自清再世的文章,倘若小白发表,我敢担保阅读量三位数就上不了。当然,简书有伯乐机制,可以慧眼识千里马。但伯乐机制是有一定时间间隔的,不可能天天推你的文章,更多的还是自己露脸让大家看到。

    费尽口舌讲解这个道理,往往得花好几个小时,心累身累,更委屈的是,说不定对方还以为你是个骗子,真是吃力不讨好。虽说有三寸不烂之舌,也是头昏脑大,郁郁闷闷。

    不过,功夫不负辛苦人,好歹也拉来了近二十个, 不断予以鼓励,甚至用LP我自身的能量进择优推文,可是走着走着 ,越走越稀,几个月下来,仅余剩六个。这让我大吃一惊。

    遂检视原因,大体是前二个月都热情高涨,但写着写着就难以为继了。别说日更了,甚至周更,月更,年更,胡乱更也销声匿迹了。当初的豪言壮语已经随风飘散,不了了之矣。

    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但凡注册简书的,可以说都会舞文弄墨,这里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地方,都有一定的写文基础,都具备丰富的文学基本知识。但为什么当初热情似火,后来却偃旗息鼓了呢?难道是名利原因?

    于是,我便翻看那些已经躺平的会员文章,看来看去,我恍然大悟:他们的离去,既非因名,也非因利,而是因竭——思维的枯竭,素材的枯竭,贮备的枯竭。有此三竭,就是有金山银山悬赏文章,有金碧辉煌广阔的舞台让其长袖善舞,也断断不能了。

    这也是众多的朋友断更的主要原因。

    那么,怎样坚持下来呢?

    日更这玩艺儿,说它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区区每天百多个字,随手一写不就成了?可是且慢,一天两天可以,一月二月还可,但坚持一年,两年,别说一百字,几十个字你都写不出来。为何?

    你仅仅为写而写。没有大量的阅读支撑,没有对整个世界的观察体会,以及对自己的准确认识,被动的写,很多时候你只是完成了一个规范动作,机械按照写作模式去无病呻吟而已。这是非常令人痛苦的。

    就如夫妻生活,若想快活和谐,就必须找到彼此的G点,通过该点连接彼此灵与肉的桥梁。具体到码字来说,那就是思想与文字。

    思想是写文的先导,古人云“意在笔先”。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由此生发出来的所思所想,就是行文的基础。最不济也要在胸中谋划出一个大致的立意和框架。

    这仅仅是一种肤浅的最基本的思想。如果还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就必须苦思冥想了。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但不管如何进行写作,都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的思考之上的。否则,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勉为其难写出来,也是苍白虚弱。

    常常发现有些朋友四处寻找写作技巧,不惜慷慨解囊上这个班,那个班,到后来,依然写不出来。这其实是进行了本末倒置。

    他们误以为写作技巧是万能的。其实,这就如你拿了一把杀猪刀,但是却无猪可杀一样的道理。这就是文学教授会讲写作技巧,写作理论,但不一定能写得过初中毕业的小说家的原因。

    前者光有刀在手,却无猪。后者虽无刀,但猪却满圈,那猪嗷嗷叫,即使没有杀猪技巧,猪,也会撞到手上。

    所以说思考,尤其是深度思考是获得持续写作的动力,通过思考,世界上的人和物都有了意义,而对于所有错综复杂的现象,也会看透其本质,在本质与现象的辨析中,就会有表述的冲动,于是一篇文章便自然顺畅诞生了。

    这就是思想思考的魅力,可以说它是写文的第一个G点。你所做的,就是不断激发它的兴奋度,使其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于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便有了人、物两相融的境界;也有了“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幽然喟叹。这些都是基于深度思想后的灵魂呐喊,无任何精雕细刻。

    而思想的独特性又是因人而异,差异性很大,从而决定了文章的风格。有些朋友进行交流时热衷于让人斧正文章之类,其实是勉人其难。

    若说有“斧正”,也仅仅斧去一些错别字或者“的地得”等小虫子,对大的方面是不会轻易动刀的,这主要就是思想的差异。

    我曾经给一友友修改过一篇文章,按照我的理解和构思顺着原文意图进行斧正。改好后她采用的却很少,基本上还是原样文章,仅个别句式和段落稍微调整了。

    这让我很沮丧,但却有意外之喜,因为按照我的修改思路和构想,竟然催生出了一篇全新文章,令我很是吃惊,也很高兴:因为这篇文被伯乐相中,推了。那时,我还小白一枚哈。

    由此可见,思想的差异性决定了文章的个性,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它的敏感G点性。

    莫泊桑以福楼拜为师,莫投稿给福,福原件退回,不置一评。再投再退,如是十年。直到福收到《羊脂球》才金口玉言,让莫投到报社,并说肯定成功。果然《羊脂球》一炮走红,奠定了莫的文学地位。

    我一直奇怪这俩人奇怪的师生关系,后来才明白,福楼拜不评文是要让莫泊桑保持其独立的思想;而莫泊桑不屈不挠地投,是表明他坚定写作的信心。

    独立思考而又孜孜不倦默默无闻坚持十年!有多少人能做到?相信大部分人均放弃对写文G点的寻找和维持,移情别恋另外G点的探索了。

    有了思想的G点,还要找到文字的G点,使二者同频共振,方能琴瑟和谐。

    有朋友忽发灵感,脑中热血亢奋,构思了一部很好的小说,感动得自己都热泪盈眶,思绪万千,可是提起笔,却不知从何下手。这就是文字G点的缺失。如果说思想的G点在找的话,那么文字的G点在养。

    思想的表现形式有影视,声音,绘图,摄影等,它是比较直观的,而文字的形式是比较隐晦的。各有优缺点。前者易定型固化,缺乏想象空间。后者隐藏较深,难于琢磨。因此,要想准确生动表达思想,就得将文字定位准确,让它精准传达所要表达的思想。

    这必须培养对于文字的热爱。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激情,一个个方块字在你面前犹如雪花飞舞,你不知道选择哪一朵雪花安放在合适的位置。

    我们写文,就是用手中的笔在指挥千军万马,排兵布阵,或行军,或攻城,或拔寨,或渡河,或冲锋,或迂回包抄。这些士兵在每一个战场角落所起的作用,你这个指挥官必须胸有成竹。以高屋建瓴的气魄,为打赢各类战役而精心谋划。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思想的激情必须以文字的准确热烈表现,来传导出一种预期的设想,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视觉和心理效果。

    但是既便如此,文字依然很难完全承载这种使命。有人打个比喻,就像发电站发的电,经过长途输送,待达到每家各户,路途会有巨大的损耗。思想的完美性通过文字的表达,存在一定的距离,是不争的事实。

    很明显的表现是,你完稿之后,再读上几遍,总觉得有些缺撼,好像有些意思没有完全表达出来。而有些大作家也有同感,他们往往对自己获奖的作品有此遗憾,固然是一种谦虚的说法,但是与普通作者一样的感受。当然,他们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远比前者要高。

    因此,对于文字来说,它是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所要做的是,不断打破这种局限性,给思想的野马腾出广阔的空间,让激情的文字驮着这匹马自由奔驰。

    弄清了写文的两个G点,那么,码字就相对容易得多了。澎湃的思想,带来源源不断地动力,生动的文字闪烁着思想的激情,二者同频共振,无论它们共振出什么样的效果,都可应付日常写文的需要。

    在此基础上日臻完美,使其配合得天衣无缝。至于在二者缠绵中,需要什么样的技巧,又会产生哪些奇妙的感受,那就是非常私人的事,也只有参与者本人可以说得清道得明。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来,向别人讨教写作技巧,或者抱着谈写作的书死啃,幻想着日日性的高潮,那都是非常不靠谱的。不如安安静静多读,多思,多想,多体会,向自己的内心开掘潜力。这就像男欢女爱,谁能把他(她)的技巧准确无误的传授给你?

    常常不是有这句名言吗?我手写我心。实际上,这话应该颠倒过来,我心写我手。你用心去体会社会、世界激发你的兴奋点,传导给手,让手发痒,痒得欲火中烧,不去做马上就要死人的感觉,你还会写不出来文章么?

    所谓最真的情,最美的文是也。

    这篇文章估计被人拍砖,但还是要写。以我的码字经验来看,找到写文的G点,才是持续写下去的保障。半途而废,无论于精神,于信心,于时间,于生活,都是一种沮丧和浪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找到G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iq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