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百年好合,早生贵子”,在这个默认婚姻为繁殖服务的社会氛围里,结了婚却不生孩子的人,纯属脑子有坑,家门不幸。
“怎么还不生?”
“啥时候要生?”
“快点生,趁你爸妈还带得动!”
“你都不年轻了,再不生就晚了。”
……
对此,我们统一回复:我们不想那么快生小孩。
就是这么一句大实话,往往会被别有居心的好事者解读为:这小两口可能那方面不行。紧接着必是一番诚心的规劝和诚意的推荐,“隔壁村口专治不孕不育的胡大夫,你们得去看看!三姑丈的二表哥的媳妇的妹妹就是在他那里治好的,生的还是儿子!”
到了这个程度,不回敬几句实在有失尊严:“反正现在国家鼓励生育了,要不您自己再生一个?”脸上的微笑尴尬而不失礼貌,心头却似有千万头羊驼奔腾而过。
2年前,老公研究生毕业,我们非常顺便地扯了证,逃离了北上广,回到十八线小城,如今依然活得像个过路人——大城市留不起,小城镇回不去。超市里、广场上、餐厅里……随处可见带孩子的父母、哄孙子的祖辈,二人世界在这里是稀有物种,好像这里的人直接省略掉谈情说爱,一出生就要赶紧造人一样。每年过年,无论认识的不认识的,一看到我和老公,一定要笑眯眯地拉着我们的小手,慈祥地摸一摸,说:今年得来添丁啊!
大学毕业四年,同学中升级当爹妈的依然是少数派,更多的是在工作日里左手咖啡杯右手策划案与老板甲方斗智斗勇,节假日里约起闺蜜基友世界各地观光打卡的单身贵族。结婚?遥远的事。孩子?不存在的。
而我时常遥望着大学的方向,偷偷翻看同学们精彩纷呈的朋友圈,默默点赞,暗暗羡慕。中产阶级同侪的彪悍人生难以模仿,而暂时不生孩子这一条,我这低端人口效仿起来就相当简单了。所以一有人催,我都是云淡风轻地说,不急,还年轻,我可爱的同学朋友们都还单着呢。
听过一种观点:婚姻中,激情是一种易耗品,再相爱的夫妻结婚七八年后,基本看彼此跟看客厅那套沙发没什么两样。而有了孩子,两个人的关系才得以维持。
年少的时候深以为然,现在年岁渐长才发现其中的自私成分。在我看来,孩子一定是要以爱的名义来到这世上的,他们不是维系夫妻感情的工具,不是失爱夫妻的502胶水,不是什么传宗接代的精神延续,而是需要倾注大量的爱、时间和金钱的奢侈品。孩子的诞生或许能让无话可说的家庭多了一些诸如奶粉尿片幼儿园之类的共同话题,但这样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何益?
见过太多无爱家庭的中国式育儿了,那根本不能称之为“家”。除了孩子之外的家庭成员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情感上的互动,平淡冷漠,无话可说,甚至进进出出连招呼都不再打了。当有一天,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纽带——孩子长大离家了,父母们要么无法接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千方百计让孩子回来发展,将孩子捆绑在自己身边,要么选择分道扬镳,“孩子高考完,父母就离婚”在中年夫妻中很流行。
回到最初的问题,人为什么生孩子?如果你的答案仅仅是“年纪到了”“不生不完整”“维系夫妻感情”这些连自己都无法说服的理由,那何必带一个无辜的生命在这动荡尘世中经历浩劫呢?
各位三姑六婆:
我没有“关心”你们一星期几次性生活,老伴的功力是否还能让你性福,你也不必过问我的人生,更不必以过来人的姿态对我的人生指指点点。毕竟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这些年来也只是长了岁数,且执迷不悟要继续将自己的残年过成糊涂账,毫无优秀的经验可供参考。
豆瓣作者米米饭说过:“如果你不能接纳他人对自由的探寻和走出界限的尝试,那么,所谓丧钟为每个人而鸣,你将他人推入束缚,你自己也陷入束缚。”各走各的路,余生好见面。分寸感是一个好东西,我希望每个人都要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