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由时间与知识盈余

自由时间与知识盈余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2-12-06 07:51 被阅读0次

    我们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属于我们自己,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创造它们和分享他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卓越认知,盈余作者克莱舍基说,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是两千亿个小时,而这几乎是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一年所需要的时间。

    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

    认知盈余,有声书带你了解自由时间将变革世界的未来。

    《认知盈余》作者舍基,不愧为互联网革命伟大的思考者。

    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

    他们所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随着全球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更加庞大。

    他们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我们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

    而作为互联网的从业者们,又该如何从中寻找自己的机会?

    克莱舍基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

    如果说人人时代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

    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红利。

    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

    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研究?

    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是天时

    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高效快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

    通信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

    网络不再是少数精英群体的专利。

    他像水和电一样,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最后是人和。

    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

    网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群。

    二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正如克莱舍基所言,对网络的传统看法,大多认为网络是一个独立的空间,一个有别于现实世界的虚拟空间。

    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虚拟信息空间的整个概念都在退化。

    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

    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盈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随时面临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发展潮流的漩涡正在席卷我们。

    网络正在发生演变。

    过去,我们可以把网络解读为一种精英享用的新兴工具。

    他向用户提供一个接触传统精英文化的更加便捷的通道。

    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内容的传递者,而不是生产者。

    现在则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元素,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制造新的话题。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最大的红利之一。

    什么是认知盈余?

    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

    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

    这些人的时间汇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

    可以说,Facebook 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

    打造头部内容生产者,培植“知识网红”

    在线知识付费平台为了推出专业性更强的知识内容,邀请各个专业垂直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大V 入驻平台,出品高质量的知识产品,打造出具有平台特色的头部产品和服务。目前,在线知识付费平台各自推出了头部内容生产者及头部知识产品。比如,《好好说话》和《小学问》等。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制,实现平台精细化运营

    在线知识付费平台的发展趋势有向纵深化发展的倾向,因此,在线知识付费平台需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制,通过平台精细化运营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进而留存老用户、吸引新用户。首先,以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再利用少量付费产品筛选出具有潜在付费意愿的用户。其次,为知识付费产品合理定价。最后,筛选推送个性化内容。

    知识付费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可以市场交易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知识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借助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市场机制优化知识信息配置的一种知识交易形式。知识付费有利于通过市场交易手段和激励机制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有利于人们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海洋中更加高效地筛选和利用信息,在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更多人参与优质内容的生产。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有效满足用户获取知识的刚需,在前互联网时代,重点在于如何组织和生产知识,而在互联网时代,核心是如何在严重过载的信息中找到适合用户需求的知识。也是一种“咨询、培训服务的延伸”,也是一种“花钱买别人的时间”的行为。过去我们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往往会找到专家或者有经验的人士请教,经常费时费力还需要搭人情,而知识付费平台的产生和近三年来的蓬勃发展,我认为其实提供的是一种精准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咨询服务,令我们解决问题变得更便捷了。

    在中国,微博的兴起同样有赖于它。

    参与分享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力量越来越强大。

    互联网产业也随之迎来核聚变。

    原来我们所熟知的商业模式,随时可能成为泡影。

    每一个从业者必须认识到。

    如果你不能学会主动迎接,不对这种网民自由参与分享的精神保持敬畏之心,你就会被炸得粉碎。

    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

    这将是一个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时代。

    靠单一产品赢得用户的时代已经过去。

    渠道为王的传统思维不再吃香。

    在新的时代,如果还背着这些包袱,那就等于给波音787装了一个拖拉机的马达,想飞也飞不起来。

    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

    他更崇尚的是天空法则。

    所谓天高任鸟飞。

    所有的人在同一天空下。

    但生存的维度并不完全重合。

    麻雀有麻雀的天空。

    老鹰也有老鹰的天空。

    决定能否成功,有多大成功的是自己发现需求,主动创造分享平台的能力。

    在这个平台上。

    用户将是内容的主导者、分享的提供者。

    每个用户的知识贡献、内容分享,是这个平台赖以成功、赖以繁荣的重要保障。

    少数人使用廉价的工具,投入很少的时间和金钱,就能在社会中开拓出足够的集体善意,创造出五年前没人能够想象的资源。

    任何有意打破这种保障的行为,都将受到市场的惩罚。

    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它需要内外都改变心态,用更加开放的大脑去迎接变革。

    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克莱舍基的每一次发现,其实都是在提示我们。未来人类世界的一个全新的发展维度。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

    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试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

    这个试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在阅读过程中总能感受到知识间的“梦幻联动”。我们仿佛看到了它和昨天的“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隔空击掌。

    比方说,“奶昔错误”——麦当劳想提高奶昔销量,于是请来一些研究员来做调研。几乎所有研究员都关注产品本身:或甜或浓稠,只有一个人选择忽略奶昔本身,转而对顾客的消费行为进行研究。

    显然,绝大多数人在这件事情上都使用了固定型思维。可真正解决问题需要调动成长型思维——奶昔被选购的原因不是口感(产品本身),反倒是作为早餐,它简单、快捷、方便,才成为了顾客在这个时段的不二之选(“上帝”视角)。

    此外,“认知盈余”在没被大众意识到之前,我们与媒体——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体之间是单向的“消费”关系。也就是,在我们工作和睡觉之余空出来的时间往往都用来看电视。

    可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年轻人更青睐在线视频。从行为表征来看并无差异,但实际上在线视频让“我们”从“围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比方说用“发弹幕”的方式。

    如果说“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是《终身成长》的关键词,那么“分享”和“参与”就是本书的重点。

    “人们喜欢消费(固定型思维止步于此),但他们也喜欢创造和分享(成长型思维向前迈进)。”

    我的理解是:

    消费,是人与价格之间的互动

    创造,是人与价值之间的互通

    分享,是人与价值、价格之间的联动

    但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关系的改变,有些标准也必然随之变动。书中是这么说的:“媒体的最大张力一向莫过于,自由和品质构成了两种相互矛盾的目标”。也就是,当参与者不再受到专业的限制,媒体衍生出自媒体,那么肯定良莠不齐。

    那怎么办?

    论阅读的重要性。今日体验深感听书只能驱动看书,但是一定替代不了。如果说看书是“找答案”,那么听书就只是“参考答案”。可如果不假思索,就有可能以为那是“全部”。

    关于矛盾,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态度:“你可以通过累积将平庸变成优秀,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

    这时,我们又可以来cosplay一下“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的对话。

    固定型思维:“累积平庸又不是一定能得到优秀,但会让别人都看到我的普通!不要!不要!!”

    成长型思维:“作者确实没有打包票。不过,唯有行动才能让我知道,我与优秀之间的距离。”

    阅读最痛快之处莫过于它能打通我们的任督二脉,使我对过去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产生顿悟。

    比如,我们在通勤时不妨观察一下车厢中的人,绝大多数拿着手机而不是书;大多数在看视频而不是文字。

    为什么?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会那么做(书中指的是:读书看报或者社交活动),因为和简单地坐下看电视相比,那些活动的门槛太高。”

    无独有偶,在《微习惯》中也提到了“门槛”,而“微”就是要极尽所能地降低行动的门槛,使习惯得以顺利开展。

    那阅读的门槛是什么?是大脑。

    那看视频(也包括听书)和看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与信息的“接收”和“接受”。

    在看视频的时候,眼睛和耳朵的参与只是在接收动画和声音,它们的存在配得上那四个字:过眼云烟。此时的大脑是比较安逸的。

    可在看书的时候,耳朵可以歇歇了,眼睛却要上下左右地来回奔跑,但最关键的,是大脑!

    然而,大脑一动就糟糕,因为要耗氧。尤其在密闭车厢中还戴着口罩,在缺氧的情况下,眼球还进行着较有规律的摆动,这不是妥妥的“催眠”吗?

    那么,知道了又能怎样?起码,迈出了“察觉”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行为上的改变。

    认知盈余是指随着互联网工具的发展,分享和协作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的自由时间被充分利用起来而变成的一种资源。克莱·舍基这本奠定了分享经济理论基础的《认知盈余》重点说明了三个问题,一是认知盈余产生的基本条件;二是如何利用认知盈余来搭建网络共享社区;三是“共享”以及“去中心化”的协作形式,对商业模式、企业宣传以及个人发展会带来哪些机会和挑战。读完《认知盈余》,除了感慨于自己不知不觉浪费了那么多自由时间外,还引发了我对深度思考、正外部性与游戏化生存的思考。

    要像克莱·舍基那样成为深度思考者

    克莱·舍基被称为“互联网革命最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火。通过对互联网发展中人类举止的深度分析,并将之上升到了理论和文化的高度,他的思考为互联网发展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其实,认知盈余的现象我们很早就有所认识,很多年轻人常常熬夜等待字幕组完成最新美剧、日剧的翻译更新,字幕组的效率令人叹为观止,还有维基百科的故事也是耳熟能详,对字幕组和维基百科的翻译、编写人员如何被组织起来,参与者又为何乐意参与,我们当时也有所了解,但能够像克莱·舍基那样通过对一些孤立的事件进行系统思考,从而提出前所未有的深刻见解,才是深度思考得以影响世界的方式。

    深度思考是当今社会稀缺的能力,会思考,并且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税务领军人才,深度思考的能力不可或缺。深度思考是不断逼近问题本质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触及了事物的表层,而没有直抵他的本质。如何追问问题的本质,个人感觉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reasoning)或许提供了一个好方法。很多人都知道特斯拉的老总伊龙马斯克(Elon Musk)把第一性原理用得很好,可以把火箭发射成本降低到原先的几十甚至上百分之一。第一性原理就是要将事情缩减至其根本实质,把问题“煮沸”找出那些最基本的东西。克莱·舍基也是运用第一性原理的专家,他将基于互联网分享行为产生的原因归纳到了根本实质,即人类工业化后产生自由时间通过互联网积累成为一种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认知盈余,从而为分享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外部性的广泛积累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克莱·舍基不厌其烦的告诉我们,“再愚蠢的创造也是一种创造”“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它可能发生的次数和频率的或然率”“任何人类活动,无论看上去多么不可能,在人群中发生的可能性都会增加”,这一思想和中国古人所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异曲同工,只要一个行为具有正外部性,只要做的人足够多,做的次数足够多,分享的人足够多,不断积累极有可能从量变引起质变。即使不从量变引起质变,量级的突破也将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

    这个当然对我们的日常行为有着巨大的启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了解如何使用认知盈余,可以帮助我们提升自由时间的使用价值,通过将认知盈余投入到具有正外部性的行为当中,利用自由时间来向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知识,那自己的自由时间就变成了一种社会资源,这也将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渠道。对税务系统来说,当前我们有着众多艰巨的任务要推进,比如形成动态完善的涉税问题咨询答疑库,帮助解答纳税人疑问等方面,虽然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但效果一直不尽理想,如果能够按照认知盈余的思路,发动全体税务干部、财务人员等利用自由时间参与到“税务维基百科”的编写当中来,不但能使建设答疑知识库更加便捷、低成本,也能够在编写税务维基百科过程中激发参与者的学习意识,从而提高税务知识的掌握水平。关键就是要有这样一种思维,并能够通过机制、技术将这种思维转变为现实,从而从根本上优化税收治理的方式,帮助税务人员从各种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

    “游戏化生存”能够广泛激发参与意识

    克莱·舍基认为,要让人们愿意奉献自己的自由时间来提供服务,却不要任何经济回报,需要激发人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来源于热爱,或者是为了获得认同,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西风少年”利用自由时间投身定义现代滑板文化的例子。然而,如果想要让一群人持续地贡献自己的认知盈余,只靠他们的内在动机是不够的,需要搭建拥有完善协作机制的网络共享社区,要让大家利用自由时间生产内容而不会感到任何负担,这样才能为将自由时间转化成认知盈余铺平道路。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中介绍了搭建网络社区的几个关键点,包括小范围试点确保服务的有用性,建立一套反馈机制确保服务的持续性,质量管理提高服务的体验感,以及提高文化吸引力等,核心是通过新的社会组织模式和经济规则,影响人们“自由时间”的分配与协作。

    克莱·舍基关于搭建网络社区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但除此之外我觉得克莱·舍基的不少关键论述与另一个概念“游戏化生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搭建网络社区的一个重要措施是通过一定程度的“游戏化”激发人们参与分享的内在动力。目前来看,在教育、金融、投资、甚至医疗等很多领域里面,游戏的精神已经完全渗透了进去。游戏化的精神可以解释为什么“微信”可以推出抢红包这件事情,因为本质上它就是个游戏。人们很容易沉浸在游戏场景中,追寻一种意义,然后乐此不疲,从而增加人生的体验。通过将“游戏化生存”理念引入到认知盈余的创造当中,能够产生巨大的化学反应。在税务系统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在认知盈余思维应用于税务系统时,积极应用“游戏化生存”理念,创造“游戏化”体验,激发税务人员和纳税人参与税收治理的内在动机,不失为完善税收治理体系的一个好思路。

    近些年,我国出现了许多提供免费信息的互联网平台,例如提供免费资源搜索与共享功能的“百度文库”、“搜狗百科”和“道客巴巴”等,免费学术分享平台“爱学术”等。这些免费资源分享平台为人们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存在严重的版权侵权问题。比如,“百度文库”经历了多次版权纠纷问题。

    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针对互联网版权问题的法律、法规逐步得到完善,知识内容生产方的产品著作权益得到保护,人们对互联网上作品的版权意识不断提升,渐渐形成了互联网版权保护的社会氛围。

    技术原因

    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兴起与发展既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也离不开移动通讯普惠化政策的实施所来带的用户激增。

    完善4G 移动互联网带动移动终端的普及

    我国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不断优化升级,已经建成全球最大的4G 网络,加上5G技术的推广,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的上网体验。提速与降费政策的实施不仅促进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的增长,也推动了移动终端的普及。

    移动付费用户规模扩大

    移动付费是指利用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进行货币资金的交付活动,具有随时、随地、社交等特性,这些特性已经改变人们的支付方式。人们在使用手机进行网络购物、点外卖、网络约车等过程中,都会使用移动支付功能。

    个体因素

    认知盈余

    “认知盈余”是由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一书中提出的。克莱·舍基将“认知盈余”的概念总结为:受过教育并且有闲暇时间的人,所产生的乐于分享知识的欲望。克莱·舍基在书中提到,18 世纪的伦敦群众因为工业化协作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因此,拥有了大量闲暇时间的人们,为了打发时间,用酒精来麻痹自己。在互联网信息时代,计算机强大的运算与数据处理能力,帮助人们高效地完成工作,因而出现闲暇时间。因此,人们为了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便通过互联网释放自己对知识信息的分享欲望。

    知识焦虑症蔓延

    知识焦虑症又称作信息焦虑症,是指人们面对互联网的海量信息,所产生的危机感与焦虑感。在互联网时代的人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他们所接触的信息太多、太繁杂,而大家不具备甄别、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互联网的信息鸿沟是人们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因此激发了个体获取知识的欲望。

    内容消费碎片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经济领域呈现“碎片化”趋势,这里的“碎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用户时间“碎片化”,用户阅读、收看或收听内容的时间被“碎片化”。第二,内容“碎片化”,是指将传达给用户的信息切割成零星碎片,以迎合用户时间碎片化的趋势。比如人们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拿出手机看“今日头条”上的新闻资讯,“今日头条”推送的都是小体量的资讯内容,以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和多场景的阅读需求。第三,吸收方式“碎片化”,主要体现出吸收内容的方式以零散为特点。例如用户在阅读内容时,可能是随意地浏览,也可能是深入阅读。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知识付费内容的发布也呈现短、平、快的特点,这是内容经济的一种体现。

    知识付费的构成

    在线知识付费行业商业模式的定义,其构成要素分别是用户价值、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关键资源四个部分。

    用户价值是用户从知识产品和服务中所获得的实际效用,亦即用户的需求。用户价值分为产品功能价值和用户体验价值,产品功能价值是知识产品和服务为用户带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指知识产品和服务给用户带来的长期、潜移默化的价值,包括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和个人修养的提高。在知识付费领域里,知识内容生产者与在线知识付费平台若要长久发展,就必须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为用户提供他们真正想要的知识产品或服务。

    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业务系统是知识生产方、平台方将知识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生产过程、运营过程,其本质反映的是在线知识付费生产方、平台方和消费者之间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关系。

    盈利模式是指在线知识付费文化企业的收入方式,也就是文化企业如何销售自己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获取利润。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盈利模式因知识产品获取方式的不同,而设计了多种盈利方式。关键资源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包括实体资产、知识资产、人力资源和金融资产,由于本文分别论述知识生产者与知识产品,所以着重论述的关键资源特指金融资产,即资本融资。资本对于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具有助推作用,在商业模式前三个要素都合理布局之后,在线知识付费生产方或平台方才可能得到资本的青睐。

    在线知识付费商业模式是一个内在联系的完整系统,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关系。若要实现在线知识付费行业的持续发展,就应当为用户提供和传递可衡量的价值。同时,还要保持业务系统、盈利模式和资本之间的平衡互动和良好的匹配,避免过度重视某一个要素而引起系统失衡、实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由时间与知识盈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ui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