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温州男孩纹身电话号码,只为防范孩子走丢。当今社会快速发展,面对花样百出的骗术,又岂止防范走丢,如何防止孩子上当受骗,是每个家长都关切的话题。面对诸多危险的“诱惑”,帮助孩子提高“防骗”的安全意识,一所幼儿园征得家长同意,组织家长当“骗子”,进行“防拐防骗演习”。
看看孩子们遇到“骗子”会如何应对?
活动当天,全园共有十五位家长充当“骗子”,大班的家长去“骗”小班的孩子,中班的家长去“骗”大班的孩子、小班的家长去“骗”中班的孩子。孩子们会如何跟“骗子”过招呢?我们拭目以待。
一、一骗就走,占去三成
中二班的孩子们在教室里和老师一起做游戏,一名妈妈走了过来,摸摸A的头说:“阿姨带你去看电影《疯狂动物城》,还可以带上自己的好朋友。”孩子A听完立刻起身。
二、莫忙跟从,占去六成
A走后,不忘叫上自己的好朋友B,很快就有C、D等孩子跟随其后,短短一分钟,班级大多数幼儿就跟着刚认识的阿姨走了。
三、犹豫不决,占去一成
留下来的孩子,看看走的孩子,口里还声声有词:老师,我真的很想去看电影,可是又不能跟陌生走。幼小的心灵,此刻是充满了纠结,“骗子”再回来哄两句,随时都有可能加入被“骗“行里。
四、打死不走,寥寥无几
小班孩子E在全班三十名孩子只剩下他一人的时候,任凭“骗子”怎么说、怎么哄、怎么劝,就认定只要自己的爸爸妈妈来接,年龄越小,越打死不走。
今天,我就跟“骗子”走
结果,中、大班大多数幼儿被“骗子”轻松地“骗”走,有几个班级受骗率更是达到百分之百。其中大部分是性格外向的孩子,大多数幼儿因自制力不强,经不起各种诱惑,只要看到好吃的,一骗即走;有的幼儿虽有一定的警觉性,但“行骗者”用上哄孩子说“阿姨带你去看电影”、“阿姨带你去外面玩”、“叔叔有特别好吃的东西”等各种行骗手法,孩子就会容易跟陌生人走。
幼儿被“骗子”轻松地“骗”走,这样的结果恐怕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而预料之外主要是产生一种担心,正如该园教师所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先进,不排除一些坏人以这类高科技产品为诱饵对学生进行拐骗,我们将对学生展开更多的安全知识教育,加强对孩子们的监护,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那么3-6岁的孩子面对“诱惑”,有哪些弱点呢?教师认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对外界也有了一定的辨认能力。尽管如此,他们的心智仍然非常幼稚,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再现。而且,对成人的评价有一种不加考虑的轻信态度。也就是说,他们区分好人、坏人的标准很简单,无论是谁,只要愿意和他们交谈,愿意蹲下身来和他们玩游戏,耐着性子听他们说话,他们就会毫不犹豫接纳这个人。当然,如果再送上零食、玩具甚至是时髦的高科技产品,大多数儿童就难逃骗子的“魔掌”了。
孩子,老师告诉你:
一、孩子在外玩耍时,要尽可能跟在爸爸妈妈身边。如果是一个人,遇到陌生人有亲热表示时,要提高警惕,立即走开,千万不要跟他搭讪。
二、要记住:如果有陌生人给你买吃的或者给你玩具时,你要坚决地拒绝。要大声告诉他:“我不要!”
三、提防对你表示过度亲热的熟人。要知道,骗子不一定都是陌生人,有时候也可能是你认识的人。所以,只要爸爸妈妈不在场,即便这个人你认识,当他对你表示过度亲热,你也要留心。当他给你事物、玩具或其他东西时,你可以说:“爸爸妈妈不让我要别人的东西。”还要记住,回到家后要立刻把这件事情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会告诉你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狼”真的来了,家长斗智斗勇:
那么,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被骗走,家长该怎么做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王大伟说,一旦孩子丢失,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积极自救:尽快借用该场所广播等播报寻人启事;立即通知家人,组织10余人按照“四追法”寻找孩子:10余人分成四个方向,每组两人分别追赶;另外一人守候在家中,接受各种反馈信息;让对孩子外貌较清的亲友奔火车站或长途汽车站堵截人贩子,以抢在人贩子乘车离开前救下孩子。
王教授建议,年轻的父母最好为孩子制作一张身份识别卡,将孩子指纹、头发、电话、血型等信息保存下来,并为孩子们编了一首歌:斗智斗勇智为先,多听多看记心间;要吃要喝足睡觉,争取同情适度谈;学会留下小标记,拔腿逃跑要果断。
温馨提示:
由于年幼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家长可以先直接告诫孩子对陌生人要心存提防,然后再通过其他途径加以解释。另外,家长应做好平时的教育工作,如教孩子拒绝陌生人的任何食物、礼物和搂抱,不跟陌生人走等,以防止坏人利用各种手段骗取孩子的信任,不让坏人得逞。
家长、幼儿园加强对幼儿平时的防骗教育是必要的,但也要“适度”。有专家认为,幼儿防范教育做得不足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做得过度,确实有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性格发展。家长、老师在对孩子进行防范教育时禁止使用让孩子感到恐惧的语言和行为,并及时给与疏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