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买了好久了,一直没有阅读。不得不承认,它和我想象中还是有点不同。最初毫不犹豫的买下就是冲着大家一直在谈论的“柳比歇夫时间记录法”而去,用了一下午读完,发现作者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位科学工作者的生平,对他无时不刻的品头论足。
豆瓣上这本书的评分很高,大多数表示看了这本书对事件记录法惊叹不已,也许是我太早的接触过事件记录法的变种,因此这部分反而是最熟悉的部分。分散的章节让我总觉得是作者想起来什么写什么,读起来并不是那么系统,不过也大体知道了柳比歇夫的生平:借用独创的记录法与时间做了朋友,醉心于不止生物学一个学科,喜欢通过信件与别人讨论自己的观点,而且还总有独到之处,对物质的追求极为有限,一生过着朴素的生活,大起大落过,大起并非奋力直追,大落多由于自己的坚持。
我相信这样一个人的一生一定有许多“幸福”的感觉,单单看他专注从事研究的时间就可以推出。当人在钻心做事的时候心里会产生一种“心流”,那种心流带给人的是踏实、是幸福、是成就感……在我有限的心流经历里,再次回忆依然能感受到再次渴望的感觉,更何况对这样一个平均每日专注近五个小时(他所谓的纯工作时间)的人,他有过多少次宁静的、和谐的欢乐啊!
不过,这样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可以说不适合大多数人。柳比歇夫之所以能够创立这样一套法则并严格遵守,因为他很早便确定了一生的奋斗目标,他已经把时间管理列为道德的范畴,任何的浪费和无所事事在他看来不仅是令人惋惜,而且是可耻的。对这种信仰坚定、道德要求极高的人而言,这又怎么是被允许的呢。所以他遵守、执行、自成一体乃至达到一种圆融的状态。反观我们,要么没有目标(相信这是大多数人的状态),要么目标不是那么难达成或者极端一点干脆是奢望因此不愿意去真正执行,目标只不过是作为一个安慰剂形式存在。人生哲学是吃喝玩乐,又怎么能理解这种记录法呢?或者即便是追求高效率的人士,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我想也很难坚持下来,更别提作为一种乐趣了。我以前使用过一种软件叫做atimelogger,一度很喜欢并把生活分成了种种类型:吃饭、行走、睡觉、写作、论文等等,并使用了好长时间,结果呢?毫不犹豫的删掉。现在回想起来,之所以坚持不下来,一是因为没有真正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在哪,使用这个软件的目的是什么就盲目的凭借一点兴趣和新奇开始;二是因为,在使用后没有做过回顾,没有回顾又何谈总结和成长呢,那不过是故纸堆罢了。三呢,我想是没有标准,即便你今天睡了10个小时,又怎么样呢?是多了还是少了?今天心情不好可以不学习吗,有什么奖惩措施吗?那时的我,都没有想好,就匆匆打开使用,东施效颦、照葫芦画瓢,最终失败。
最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生活?我说过,一直觉得向往的生活在别处、在更高处,所以也就没有踏踏实实的静下来去品味当下的生活。柳比歇夫让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可贵,他不紧不慢的按照自己的节奏生活着,充实、踏实而且富有成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