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教学教师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目标变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目标变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

作者: 学者茶馆 | 来源:发表于2016-12-21 22:26 被阅读137次

                                                              第二次调研

        (一)调研前的准备(2016年12月20日)

        1、面临的问题

        (1)研究者用什么理论或工具分析学校的教学模式?

        尽管质性研究中存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强调收集资料,然后资料中生成理论。但是,作为变革导向的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要带着一定的理论视角或者观测工具进入现场。也就是在评价现有模式的时候,我们不能仅从“好”与“坏”、“对”与“错”这样的价值判断去回应学校教师。至少我们应该从某一学科的视角去分析现象、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2)调研结果的权威性如何保证?

        一般的中小学教师对于研究者有一种本能的抵制,处于被评价定位的教师更是对评价结果吹毛求疵,如果拿不出一个令人信服的报告,是很难达到推进模式建设的。调研结果要让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信服,又符合研究规范,这需要对研究的每一个环节要做审慎的思考和设计。

        (3)研究的预定目标是什么?

        对学校现有的教学模式,是仅仅提供诊断意见,还是诊断完继续推动和指导学校修订模式,抑或是遵循“诊断-建议-重构-评价”的闭环路线?如果不预先设定目标,调研的深度和广度难以为继,研究者的态度、信念和身份认同、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也难以定位。

        2、理论准备

       (1)互动理论----框架性理论

        这里主要涉及两个互动理论,即符号互动理论和互动仪式链理论。

        首先是符号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社会由互动的个人构成,行动者的认识、行动和互动构成了社会。而互动的过程是经由代表某种意义的事物作为中介完成的。这个有意义的事物就是符号,它可能是语言、文字、动作或物品。符号互动理论往往揭示的是微观层面上的人际互动,对于人的行动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其次是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把微观分析扩展到宏观层次,解释的核心不是一个个体,而是情境(situation)。仪式代表了“个体必须守卫和设计的行动的符号意义,同时直接呈现对其有独特价值的对象”。具体情境中的个人经由时间不断接触,从而形成了互动的结果。当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互动,拓展互动空间后,社会结构就变得宏观了,微观的互动链形成了社会组织。个体在互动仪式链中接受或拒绝分别会增加或降低情感能量。情感能量是可以联系个人行动与社会团结的。

        由符号互动到互动仪式链,高度的相互关注和互为主体性都与高度的情感连带,激起或唤起参与者的身份感,同时为每个参与者带来情感能量,有信心和情感去做到的许可的活动。(以上内容参考了百度)

        (2)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教育目标理论

        了解并且能向学校领导和教师讲清核心素养体系的来源、发展历程、目的和内容。知道从教书向育人的转换、从“双基”、“三维目标”向“核心素养”的转换、从应试教育向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转换。核心素养体系的三大要素、六大领域和十八个维度

        (3)与教学模式相关的教学理论

        从教学向课程的现代和后现代转化。

         从教向学的转化。现有的联结理论(试误学习---强化学习、程序学习---观察、榜样示范、模仿学习)、认知学习(格式塔学习---认识论、发现式学习---意义学习---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学习、组织学习、拓展性学习。

        3、学校教学模式变革的模式

        (1)外包型:由专家或团队制定、学校引进、自上而下地推动。

        (2)内生型:模式由学校内部生成,引进专家或团队评议,然后改进。

        (3)专家推动内生型:专家提供理念和参考模式,学校选择,由不同学科教师以年级或教研组为单位,制订本学科的具体模式方案,专家与教师一起探讨。最后学校形成一系列理念相同但有学科差异的教学模式。

        (4)理念引导型:专家或专家团队提供理念,学校校级领导会同教学教务、年级部制定统一模式,带领教师实验。

(最后与蒙博士一起探讨的理想类型是:学校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结构,外部由专家不断推动内部创造活力,由学校和老师形成最后的模式)

        4、研究者的出发点

        (1)基本出发点:中观以上。主要任务是改进学校的教学模式。

        (2)根据个人的目的和研究兴趣,可以二次选择。如老师要做的是学校层次的行动研究,就是中观层次,而博士生想做的是教学研究,则从课堂的微观层次出发。

        5、本次研究的“研究摘要单”

相关文章

  • 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目标变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

    第二次调研 (一)调研前的准备(2016年12月20日) 1、面临的问题 (1)研究者用什么理论或工具...

  • 一起学课标17: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

  • 培训心得

    1.21C技能,教学设计种要有体现 2.核心素养等同于21世纪核心技能 核心素养类似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从双基到三...

  •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事实上,核心素养既是课程目标,也是教学目标,它和教学目标 可以说有着密切关系. 1.教学...

  • 六、课程实施

    (一)教学建议 1.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 每一个特定的学习内容都具有...

  • 如何撰写教学反思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1、表述课标、考纲等教学目标的依据 2、以ABCD表述法完整表述教学目标和科学素养 3、表述...

  • 学情研究理论笔记

    关键词:学情研究 以学情研究为基础进行教学。教育的本意就是教学生学。今天来讲就是要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进行...

  • 读书笔记

    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阵地。如果仅从教学技术层面变革课程,终归是肤浅的。只有从课程的事业变革课堂教学,才...

  • 简更1336‖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文‖张爱敏 “核心素养”是教育部门为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所...

  • 392细节融读课《开国大典》观课记

    观课视角: 1、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整体教学,如何指向核心素养; 2、研究执教者的课堂教学思想和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核心素养体系为目标变革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xc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