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追《带着爸爸去留学》,尽管被刷新着三观,还是耐着吃瓜的性子在追。
1.
剧中的黄小栋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爸宝男:
1)家里没有私家车,父亲却在“吹牛”,觉得自己在新认识的女性朋友(武丹丹)面前丢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直接下车走人。
2)学校发生枪击案,明明已逃至安全区域,却不自量力地回去找同学。
3)明知私闯民宅,被人拿枪顶着脑袋,还不知害怕。
黄小栋每一集,都在刷新我对一个18岁男生的认知,刨去生活不自理的“小”问题,在一些大问题上也是无知到可怕。
弹幕中很多人表示,要不是红雷,可能就弃剧了。
是的,我也是同感。
至少这样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不计后果的任性冲动行为,能活过10集,也全仰仗于他的主角光环。
2.
生活中呢,也许这样的爸宝、妈宝有过之而无不及。
爸宝、妈宝这个话题,已渐渐成为一个很严重的社会性问题。
这两天,有一则新闻让人痛心不已:一男婴被自己的亲生父亲从6楼扔下摔死,只因奶奶数落了父亲几句。恕我直言,用“父亲”这个词实在是不合适,只能说是为孩子提供了精子的某男性生物。
生而不养,何谈“父母”。
随着案件逐渐明晰,这家人的问题不仅仅是出在这两个不负责任的男女身上,上一辈过多的介入也是致使这一结果的导火索。
3.
对于爸宝、妈宝,我们已经太知道这一类人是什么样的尿性。而追其根源,上一辈的强势和不放手,早就埋下了祸根。
中国传统家庭和传统家长,历来喜欢“包办”,子女也是自己的财产和附属品,一定要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在自己设定的人生轨迹上不偏不倚,放得安心。
虽如今,明面上的“掌控”和“命令”已少了许多,但骨子里的那份“不放心”却依旧如同枷锁一般,锁着父母的心、和孩子的身。
小时候,想帮忙做家务的时候。
父母会说:“不用,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
长大了,
父母会说:“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家务都不会做?!”
我们希望一次次地用实际行动来和父母证明“我可以。”
而很多父母宁愿无视你的努力,盲目选择“不,你不行。”
2岁就认识1000多字,连连跳级13岁考上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研究生。
这在多少父母眼中,是神童般的履历。
而之后,这位神童却因为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被劝退。所以这个“妈宝”沦落至今,是该唏嘘自身的不够独立,还是母亲的过于溺爱呢?
这里,并不是要洗白爸宝和妈宝,教育,从来都是相互的。
放手,让孩子独立行走,也许,他会多摔几跤,但未来,他会有更稳健的步伐和更强大的内心。
回到《带着爸爸去留学》,在我看来,留学本身,本身就是一场修行,一个离开父母独自飞翔的机会。现实可能不会像艺术创作那样的文艺,只有“离开”爸爸去留学,才能让留学青年们独立,自信,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