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剧《带着爸爸去留学》遭到网友一致吐槽并强烈要求下播,理由是剧中露骨的台词带坏了青少年的人生观。
对此我持反对态度。
首先,现阶段的年轻人,再不是二三十年前的年轻人。他们接触世界和生活的方式多元化了,自身的认知已经跟同时代的我们没法放在一个层次上比较了。
比起思想上的超前,我们更应该重视孩子的自私。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优越,父母倾其一生的投入用命为孩子拼未来,可到头来孩子并不领情。
陈凯文没有感激母亲抛家舍业的付出。他内心最在乎自己的荒凉和孤独,难道母亲就不觉得自己是片荒岛吗?
母亲有自己的责任,她从一个大夫,变成一个保姆,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土地培育着她的种子。可惜种子不领情,种子说没人要求你来“栽陪”我。
剧情乍看合理,细思极恐。
这代的父母,用命培养出了一批白眼狼。他们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也会要求别人尊重他们,但他们从来没有换位尊重过父母。
父母闹离婚,陈凯文劝母亲还是离吧,离了还能拿点,不离什么都没有,更何况他爸还是他爸,遗产少不了他的。
爸还能是你爸,妈就没有老公了。那段剧情确实让人气愤的想砸手机,可是剧情却现实的让人不得不认命。
陈凯文到爸爸家吃饭,看到真相,他甚至替母亲连几句声讨都没有,当然他有气,他自始至终的克制,发泄的始终是自己的委屈。
第二、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当黄成栋用命从枪口下换黄小栋的全安时,我没有看到劫后余生孩子的感激之情。孩子只是用崇拜英雄的崇拜之情问父亲怎么做到的。
我是多么渴望黄小栋能紧紧的抱着黄成栋给他一份再生之情的感激。之后黄小栋一系列的叛逆让我觉得这个孩子并没有在一份全心全意的爱的感召下献出对父爱的理解,更别提包容。
他一味的耍自己的小情绪,甚至逃课。他没想过在中国起早贪黑的母亲给他挣学费有多不容易,他没想过父亲为了陪着他有多不容易。
他永远在父亲的庇护下,享受着撒娇的权利。
我总在剧情中反思,我想这些父母为什么没有对孩子的自私和自我采取行动?
比如放下陪读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生活。(或许后边剧情会有)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有人骂朱露莎坏女孩,她确实也是坏了,一个被包裹的太紧,从果核腐烂的孩子,未来还怎么被命运眷顾。
谈完孩子,回到大人的现实世界。
全剧除了诠释国外留学的利弊算应了主题,大部分剧情,还是放在几家,和几个大人的情感线路上跑偏了主题。
一群人,带着家庭问题,吃饱撑的,跑到国外逗逼去了,我说孙红雷,你变了。
剧中两类男人之间的比较,一类是没钱疼媳妇的,一类有钱疼钱的。领教了剧中有钱人的无耻,接受了没钱人的逆袭和好运,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出,认命。
刘若瑜躺在沙发上,蹲在马桶盖上,坐在楼梯口醉生梦死的时候,除了接受现实,自我振作,无他。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有位朋友在朋友圈的心情:“每天要做的两件事就是奔溃和自愈。”
谁不是一边流着泪,一边接受着现实?
除了接受现实,你还得不停的在各种环境中转换角色,你自身必须不停的和这个乌七八糟的世界和解。
你所有的思想冲突必须收敛,你得适应生活赋予的一切。
你得学会一边抱怨,一边边放下。学会苦中作乐,学会跟自己过的去。
最近我总在想:“以前看见人就觉得亲切,现在看见人就觉得讨厌,从心底里失去了为人的热情,为什么?”
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因为见的人太多了,因为太累太烦了,至于为什么累,为什么烦,就是因为太累太烦。”
回过头来再说,是时候放下溺爱,让孩子吃些苦了。我们可以承包孩子的前半生,可是有些路毕竟是他们自己要走完的。
让他们胸怀宽广的成长,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让他们懂得生活的不易,让他们经历艰难,比他们学多少知识都有用。
带着爸爸去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