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塑造人格。——托尔斯泰
序 重新审问读书的意义
日渐消亡的读书文化
书籍记录人类的传承。
读书对人生的意义。
现代人的精神力量为何变弱了
精神上陷入绝境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能成为治病良方的,恐怕还得是读书。
精神力量。
现在的压力,很少来自于饥饿、死亡等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精神伤害。
简单来说,能否妥善应对压力,是由够不够聪明决定的。
这里所说的“聪明”,当然不是指学习成绩好,而是指能够迅速抓住事物本质,确定优先顺序,配合自身能力作出判断,妥善选择如何行动的能力。
年轻人的“肤浅”
说起来容易,首先要求思维速度要足够快。
思维的速度加快,就能确保从容不迫,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判断。
但光有速度还不够,想培养出直攫事物本质的能力,思想就必须具备足够的深度。
现在各种综艺节目、短视频,催生出“廉价、肤浅”的作品,却会大受欢迎,进而导致廉价和肤浅愈发盛行。
不读书,思想不够深度,精神自然脆弱。
为何不能只依赖网络信息
说到读书的作用,很多人以为只是拓宽知识面。
但若是仅此而已,那么上网就足以取代读书了。
但如果书读得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面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换句话说,要想更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得先确保自己的精神和思想达到足够的深度。
读书的目的本就是深化思想、升华精神。
你知道精神底层流淌着清流吗
通过读书,与自己的心灵交流,这难道不是我们在年轻时就 应该掌握的能力吗?
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
相较而言,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 。
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 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
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第1章 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亦师亦友的“读书”
不变强就无法生存
我常常激励学生:“既然是为了 得到一辈子的工作,那就每天花 10 个小时去学习吧。”这个时间绝不夸张,可以说是理所应当的,可我没想到,很多学生连这点时间也不愿付出。
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跟自己谈判的能力 ”。他们的态度不够端正 ,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希望与实际的能力、状况相对照,确定符合现实 的优先事项。
为何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
那么,怎样才能锻炼自己的精神呢?
靠读书。
许多企业家都喜欢读书。首先,企业家每天都要承受超出常人想象的巨大压力,因为他们不光要对自己和自己的亲人负责,还要对员工、客户及其家人的生活负起直接或间接的责任。他们之所以不断读书,或许正是为了承担起这份重担。
读书有两大好处。一来,读书不只是单纯的娱乐,它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学习贤人的视角
若能让自己逐渐习惯这些来自他人的伟大视角,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会发生巨变。
到那时,肯定会为自己当初的一时冲动而感到羞愧,这便是智慧。
读书是追求“心灵富足”的最佳手段
用读书“启动”大脑和心灵
事实上,我们能真正接触一流人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书,任何人随时都能阅读。
像经典作品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更可 以称为“超一流”。我们亲近这些伟大的先驱,就能在他们的帮助下,启 动自身的基因。
信息严重匮乏的时代
娱乐固然重要,但获得直达心灵深处的知识更重要。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许正生活在一个“信息匮乏”而非“信息过 剩”的世界里。
书能弥补精神的荒芜
稍微夸张地说,这也是关系到生活态度的问题。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生怀有充实感,这才能成为生活的最大支柱。这与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全无关,所以跟世人眼中的价值观壁垒分明。
“优质”的书才有意义
为什么像《罪与罚》那样内涵深邃的古典作品会遭到轻视,而轻小说却被人视为珍宝。
“依赖”使判断力变迟钝
阅读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积极的求知欲。
准越高的书,越要求读者具备相应高度的主动性。
以培养“坚强”为目的的读书
读书有三大意义
读书的意义可大体分为三种。
第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工作或考试需要。
第二,是为了愉快且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
第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无论是在人生一帆风顺的时候,还是遭遇挫折的时候,都能跟书保持良好的关系。跟书成功地交上朋友的人,无论在这个世界上遭遇何种不幸,无论情绪如何波动,都能随时找到合适的书,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
沉浸在推理小说世界中的快乐
《禁闭岛》
书是重新省视自我的“镜子”
对人类的理解加深,事态往往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不惧“孤读”的人前路宽广
以前大学里的“读书文化”
独处时是读书的良机
与贤人们交换能量
事情进展不如意,人际交往压力大,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此时,愤怒的情绪和能量若是憋在心里得不到发泄,就有些危险了,说不定哪天就会表现为对他人或自身的攻击性。
要是能有一些不同于平日的、具备足够热度的对象或时间,就能帮助我们保持内心的平衡。跟别人交谈是一种办法,但仅仅如此,热度还是稍显不够。而当人沉浸在书里时所发出的能量,热度足以媲美地底喷出的岩浆。
读书是我们的一生良友。
第2章 “相遇”决定人生
面向大众的书常常散发着恶臭。——尼采
“我做不到”是忌语
一本书就能打开未知的领域
遇见好书就会想读
面向新人的“文学指南”
脱离“轻松”“浅显”
出于智慧的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各有不同。
从日本文学开始
不过,做任何事都有步骤,读书亦须循序渐进。
看电影前阅读“原著”
顺藤摸瓜寻找“下一本书”
为何要阅读“天才的一生”
“天才”的人生能提供很多启迪
接触“异能者”的机会
当作自己的“榜样”
做“读书笔记”,并尽量引用书中的内容 ,这样就不容易忘却了。而且记录时无须太过考究,类似简单的便条程度即可。这样一来,至少在重新翻看笔记时,就能轻松回忆起相应的内容了。
这恰与对钓到的鱼的处理相似。好不容易钓到的鱼,如果不加处理 ,放置不管,就会腐烂。但若妥善处理,冷冻保存,以后就能随时享用。尽管当时处理起来稍显麻烦,但可以确保以后长时间内都能受益, 所以没理由不这样做。
掌握“灵活的视角”,也是应该通过读书锻炼的一种能力。
没理由不利用“书评”
“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
有没有参考网络书店的“评价”
第4章 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
建议“自问自思”
是否在边“问”边读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
“问题发现能力”是社会人的必备能力
光用眼睛看字不叫读书
光有书架就能变聪明
书架的惊人效用
书架如同自己的记忆装置。
“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不是读得快就好
难懂的部分也可“跳读”
有意设定“读书时间”
坐车时、泡澡时......“随时随地均可读书”
“输出”使书成为自身血肉
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
用“转换视角+引用”为交谈增光添彩
给别人讲述书。
第5章 十倍增强读书力的技法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叔本华
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
寻找自己的“f ”
巩固理解,输出是最好的办法。
通过“师事”阅读,沉浸在“宗师”的世界里
瞬间偶遇也不错过的“一生一遇阅读”
无论是人与人的关系,还是书与人的关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 是“相遇很重要”。
“安定剂阅读”“兴奋剂阅读”是“百药之长”
一口气读完长篇小说的“快速阅读”
“跳读”不为人知的优点
这种感觉恰似看电影。文艺作品经常被拍成电影,但并非所有语句都会被置换成影像,而是会摘选有趣的部分,再根据对话推动情节。而快速阅读,就是在日常读书时对此进行的实践。
后记 读书使人成长
是否心怀贤者森林
不读书不成人
当我们心忧难安,面对突如其来的孤独而不堪承受的时候,当我们悲苦无助,不甘软弱无力的挣扎而咬牙
痛恨的时候,请记住,书中自有重塑人生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