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想法,不吐不快!
经常听到有人感叹,人心难测,做人真难。很多年轻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体验:刚去一个新公司,跟公司的某个同事特别投缘。你们一起吃饭、一起加班,几乎无话不谈。没想到,这位同事转身就把你的私事告诉给了其他人。
俗话说,交浅切莫言深。大部分的人际纠纷,就是因为对不值得的人说了不该说的话。我们因为工作、学习、外出会在不同的场合认识不同的人,出于需要也好,礼貌也罢,我们会与之交谈,但是谈什么、怎么谈都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但有底线是:切莫言深。特别是在彼此不熟悉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和各色各样的人交流,这个问题看似不会被当做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但是却关系到未来你与你所认识的人会以怎样的一种状态共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刚认识不久,就显得特别熟络,不仅攀谈亲切,而且会向你说一些单位内部的情况或是其他人比较隐私的内容,借此拉近和你的关系。
也许最初我们会被这种热情所感染,甚至也会诉说一些自己知道的“秘密”与之交换,因为没有谁会拒绝热情,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发现这样的“朋友”并非是志同道合相见恨晚,而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
这样的友情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与推敲,堪称塑料友情。对于这样的人,交浅而言深应是我们在交往中所忌讳的。
“交浅言深”最初出自《战国策·赵策四》,冯忌请求拜见赵王,掌管外交事务的官员带领他拜见了赵王。冯忌拱手低头,想要说话而不敢。赵王问他是什么缘故。冯忌回答说:“我有个朋友,介绍一个人给服子。不久我问服子,那人有什么错误。服子说,你介绍的那个人有三个错误,望我而笑,是狎(xiá)也;谈语不称师,是倍也;交浅而言深,是乱也。”
由此看来“交浅言深”确实不是一种明智之举。
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说到:“交浅言深,君子所戒。”我们自己在识人之初,不要为了快速拉近关系就掏心掏肺,甚至是出卖别人的隐私。同样,那些和我们刚认识不久的人如果对我们格外热络,好似多年不见的好友,我们也要保持一份戒心。
任何一段成熟关系的形成,凭借的是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是时间在我们的交往中留下的印记,而不是简单的附会和莫名其妙的热情。
《后汉书·崔駰传》中说:“交浅而言深,愚也。” 如果你和一个不熟悉的人谈论得过于深入,而对方却不想给予同等价值的回复,那就会让人不知所措,非常的尴尬。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对你感同身受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为你保守秘密的。你的心里话,请只对值得信赖的人说。这不仅是一种明智,更是对自己负责。
由此看来:说话是一门大学问,值得用一生去学习。聪明的人用脑子说话,智慧的人用心说话。
特别对那些没有多少“交情”的人,切莫“全抛一片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