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睿可在路上
有没有人知道,我们从小到大学习到的知识在我们的大脑中到底起到什么作用?
可能我们普通人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更可能像我以前想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一路升学成长
到什么年龄就学哪一个年级
国家帮我们安排得明明白白
我们只要按步就班学习就行
但是,同一个班,同样的老师,上的同样的课程
结果,毕业后,我们的同学之间的命运不说天差地别
但可以说是毫不相同
所以,有很多声音说读书无用
真的没用吗?
是知识“没有用”吧?其实是因为你没“用”;
不是因为“你”“没用”,只是因为你没“用”知识!
前面我们了解到了正确的学习姿势第一步:打开大脑;第二步:放入知识
今天,我们就到了第三步:提取使用
如何提取使用?
我们先要知道,知识在我们大脑中是如何被获取和存储的
养过宠物的人都知道
小猫小狗刚加入新家的时候是不会去指定地方大小便的
需要经过训练
训练时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连接
什么叫连接呢?
比如说一开始它随地大小便了,你要在三秒内即时训斥
要让它知道随地大小便和训斥是连接在一起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它知道到固定地方上厕所了
你就要在三秒内即时表扬,让它把固定大小便和表扬连接在一起
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小动物学习的过程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用狗狗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学习的过程:
饲养员每次给小狗送食物时,小狗看到他就会流口水
时间一长,饲养员还没有进门,只是打开门,小狗还没有看到他时就会开始流口水
开门和狗粮完全不相干的事物,为什么会让小狗产生同样的反应?
巴甫洛夫就猜想,是不是因为【狗粮】【开门】【饲养员】这几样事物总是同时出现
慢慢的,小狗就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当【开门】这个事件发生,小狗就认为【狗粮】马上就要出现?
后来,巴甫洛夫还分别用了【铃铛】【口哨】【音乐】【一句特定的话】等等和【狗粮】一起出现
结果都一样,一段时间后,这些都能让小狗流口水
【巴甫洛夫的狗】似乎解释了学习的本质:所谓学习,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十几年后的【赫布定律】证实了这件事:如果大脑中的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
而这时候,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同时激发。
所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将虚拟知识存入大脑的这样一个过程,
而是将不同的事物彼此联系的过程
比如:你面前放了一个【纸袋】,今天是你第一次见到它,你会怎么去识别它?
你理解它的过程应该是:
似乎是纸张做成的袋子形状=纸袋
看,我们并没有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
把它们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概念
这是我们的学习过程,也是我们的思想活动的过程
你的背景知识关系到你遇到任何问题后的思考连接过程
你遇到了一个问题:7*8=?
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想你肯定能一秒给出答案
但是如果是没学过乘法口诀表的幼儿园孩子呢?
他没有数字符号和乘法口诀表这个两个背景知识,他的思考一定是混乱的,他无法给出答案
同样的,如果是一个刚学乘法口诀表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呢
他可能会知道这是数学乘法,他会试着去背乘法口诀,找到七八五十六这一句
他的思维慢一些,但能给出答案
我们看,这位小学生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思考经过了哪些步骤?
是不是:第一、连接相关背景知识;第二、梳理相关背景知识?
人类的思考,看似无法捉摸,实则就这2步!
包括人类的想象力,也都是基于已有知识重新排列组合,或放大缩小某个特性!
很多时候,我们的知识没有用,只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学习知识的目地
我们只是在为了考试而学习,学完了考完了,就把书给扔了,烧了,卖了
因为【考试】这个目地已经达到了啊,
书当然可以扔掉了,知识也可以还可老师了!
所以,要做到正确学习的第三步:提取使用
首先要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学习知识的最终目地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然后高效的解决问题!
目标是解决问题
过程是学习知识提高思考质量
知识只是解决问题的要素
那么,只要你在工作、生活中依然需要面对问题,你的学习就不会停止
这就是老师常常说的:“带着问题去学习”!
抱着解决问题的想法去学习,你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被你的思维提取使用到!
我是超龄追梦二胎妈妈--睿可在路上。
欢迎关注、点赞、评论!
和我一起成长吧!
最坏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本文为【《认知红利》作者:谢春霖】免费课程《第十五课 如何提高思考能力?》课后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