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优质文章精汇教育
讲真,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

讲真,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

作者: 燕晓晓 | 来源:发表于2017-07-01 22:15 被阅读167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轩昂在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

    这让我想到前些年全民刷屏的一篇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作者根据自己在银行观察到的经历,认为寒门已经出不了贵子了,在他眼里很优秀的大国,因为私拿了一包没见过的香烟想要给父亲抽,就错失了留在银行的机会。

    作者觉得,其他三个孩子并不见得品质就有多好,只不过对这些东西不那么稀罕,所以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

    根据中国校友网调查显示:“2007-2016年全国共有约837名高考状元。其中,近五成的状元父母是教师(35%)和工程师(12.6%),还有近两成父母是公务员。而来自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

    02

    乐观地看,虽然来自农村家庭和经济状况欠佳家庭的状元所占比例下降,但是并没有绝迹啊,还是存在的呢。

    这说明了啥?

    说明寒门出贵子的通道并没有完全被堵死啊,孩子们还是有机会进入上升通道的。

    前段时间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中国学生何江,简直太给咱中国人长脸了。

    这位1988年出生于湖南农村、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的中国小伙儿何江, 5月26日,在哈佛毕业典礼上,作为哈佛研究生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

    他是哈佛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生。

    他还曾经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生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

    看完何江的故事,我是被深深震撼到的,特别是他的父母,让我觉得实在很了不起。

    上世纪80年代的湖南农村,和当时所有的中国农村一样,住房主要是土坯房,孩子的零食主要是糖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代“留守儿童”就在那时诞生,农村父母大多到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打工,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

    然而何江的父母并不是,即使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他们却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让两个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几年过去了,村里那些外出打工的家庭,他们的条件都改善了,盖房的盖房,给孩子买礼物的买礼物。但是何江的家,依然是土坯房子。为此,很多村民都不解。

    何江说:“说那时候他印象最深的事情是无论白天农活儿干得多累、多苦,父亲都会在睡前给我和弟弟讲故事。”

    基本上所有的故事说的都是一个主题——好好学习。何江上大学后,曾有一次问过父亲,那么多睡前故事都是从哪里找来的?父亲说,很多故事都是自己瞎编的,只是想告诉孩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

    除了每天的睡前故事,何爸爸对两个孩子的学习,要求都非常严。放学后,两个孩子通常是被关在屋里“自习”,作业做完了,就继续自习;而这个时候,大多数农村男孩都在田间地头玩耍。

    而每次何爸爸批评孩子学习不好时,何妈妈就好比春风化雨,她恰如其分的鼓励,总能让两个孩子找到自信。

    在农闲时,村里的妇女们常常喜欢聚集在一起唠家常。但何妈妈更喜欢陪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

    由于不识字,她便要求两个儿子把书上的内容念给自己听,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还要跟两个儿子一起讨论。

    何江说,到美国后,才发现,母亲的循循善诱竟与美国的鼓励文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而何江自身,对学习也有很强的内驱力。第一次操着农村英语到县城高中时,他深深感受到了差距,但是他没有因此而自卑,而是买了一本英文版的《乱世佳人》回宿舍“啃”,遇到读到不懂的,就在书本旁边大段大段的标注。

    到了哈佛大学,中国学生大多喜欢跟中国学生聚集在一起,何江觉得这样很难找到机会练习英语。

    他于是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反正就是想多讲讲英语”。通过这种方法,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读博时,何江已经可以给哈佛本科学生上课了。

    我觉得何江简直太棒了,遇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去解决,而不是找借口逃避,这样的人如果不成功,那就太没天理了。

    03

    看到过一篇评论,认为何江的成功属于一个意外。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成功与何家爸妈优秀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虽然何家父母学历并不高,但是他们朴素的教育理念和对孩子倾注的关爱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那个外出打工成风的时代,何爸爸、何妈妈能坚守初心,即使家徒四壁,也要守着孩子,不让孩子做留守儿童,跟如今提倡父母陪伴孩子不是一样一样的么?

    何爸爸一直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有出路,但是他并没有绵延不绝的唠叨,他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中给孩子植入这样的理念,这就让孩子有了很强的内驱力,在学习时,主动性会更强。

    所以何江在第一次看到自己与同学的差距后,即便没了父亲的监督,他也能下苦劲学习,出国留学后,为了提高英语,硬着头皮申请本科辅导员。

    因为何江知道,他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任何人,这样,他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学习本就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很难说在外部条件那么不好的情况下还能坚持走那么远。

    何妈妈平日里最喜欢陪孩子学习,即使自己大字不识一个,但是她依然努力的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让孩子们给她讲,不懂得地方就一起讨论。

    好比如今专家们说的,想要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机,拿起书,和孩子一起阅读。

    在爸爸批评孩子后,她总能和风细雨的鼓励孩子,让孩子们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何妈妈鼓励式教育,以及高质量陪伴的教育理念,不也正是如今提倡的家庭教育方式嘛?

    而那篇爆文里的大国,难道因为穷,因为没见过,所以就可以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真的没有问题?

    我记得我们有句古训,叫“人穷志不穷”,而大国似乎“志”也有点儿穷,这跟父母小时候的教导应该是脱不了关系的。这样从里穷到外的寒门,想要一朝出贵子,也的确不可能。

    04

    再说回高考状元,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在采访中说他拥有很多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使得他的起跑线比别人更高,此外,父母还给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氛围。

    可见,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也很重要。

    香港豪门霍家,贵公子霍启刚和霍启仁,一个走的是励志的精英路线,一个是流连声色犬马的纨绔子弟。

    霍启刚是霍家长子,一出生便被寄予厚望,而那时,父母的感情也很好,霍启刚生活在一个很融洽的家庭氛围中,爸爸妈妈彼此相爱。

    而等到霍启仁出生后,父母已彼此生出嫌隙,妈妈则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孩子身上,把小儿子当成了情感的寄托,这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虽说一件事的结果会受很多因素影响,但出生时所面临的不同家庭氛围,一定对两兄弟如今不同的人生产生了影响的。

    “澎湃新闻”发布了一份2016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在这篇报告中,调查发现,高考状元的家庭都是挺民主的。

    比如:高考状元爱做家务,高考状元的学习很少受父母干预,大多数高考状元的父母倾向于鼓励式教育,高考状元的志愿是遵从自己意思填写......

    作为父母,我们不一定都能给孩子提供多丰富的物质条件,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孩子的爱。

    每一位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这是一定的。如果我们能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吸取精华,更智慧地爱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成长的很好。

    05

    我相信,中国的阶层上升通道并没有被堵死,也许比建国之初是难了很多,但是,谁都不可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即便是精英阶层,但他们的第一代家庭一定不是精英,但是他们在最终跨入精英阶层之前的每一代人一定都是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的,他们的后代才最终站在了我们渴望的那个金字塔的顶端。

    也许今天,你走的一小步撼动不了什么,但是,只要你努力了,你的孩子未来一定可以至少少走一步。

    同样是村里一起长大的两个孩子,一个留在村里普普通通的活着,一个考上大学,留在城市里苦逼的活着。

    看起来,读书似乎没啥用,但是,他们的后代,一定是不一样的,因为,两个孩子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

    阶层的转换不是一朝一夕的,你不可能今天还在务农,明天就登顶精英阶层了。

    即便是朱元璋从乞丐变成皇帝,那也是他一点一点打下来的江山,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啊。

    所以,与其花时间哀叹寒门再不能出贵子,还不如好好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让孩子能在未来走的更从容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真,我一点儿也不觉得寒门再难出贵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bg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