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ll《教育的情调》

读书ll《教育的情调》

作者: 孔繁竹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20:17 被阅读0次

我与这本书:知道《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2022年的那个读书群的共读书目呢?已经记不清了。为什么没有共读的原因也不记得了。但我把书买来了,也开始读了。一本只有176页的小书,按说2022年看不完,2023年也该看完了。可是直到今天,我才能说:终于读完了。

读这本书,往大了说,我用了2年,才读了第一遍;从小了说,我用了两天就读完了第二遍。就这,也仅仅是读完。

关于作者:这本书是由加拿大人马克斯﹒范梅南和我国的李树英合著的。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李树英是马克斯﹒范梅南的亲传弟子,是我国教育现象学知名专家。本书是马克斯·范梅南的经典之作,李树英教授将其翻译成中文,并进行了改写和添加,使之与中国本土教育更加贴合。

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究教育生活现象以及体验的学问,以日常生活为原点,让我们始终对教育的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保持一种敏感,保持一颗好奇心。再具体来说,教育现象学是一门探讨成年人与孩子如何相处的学问。教育现象学的目的是透过现象,积累经验,提升教育的智慧,最终达到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处理好“教”与“育”的关系。

本书简介:作者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让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告诉我们真正的教育者,要读懂孩子的内心,把准教育的基调,让教育和成长变得更加美好而充盈。

本书精句

(1)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表达的情意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个情景根本就对不上号。

(2)一位机智的教育管理人员知道什么该说而什么不该说,什么该提而什么不该提。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是教育管理人员进入孩子的体验世界的能力。

(3)教育学是一门复杂而细腻的学问。教育学指向的是一种能积极地分辨出对成长中的孩子而言什么适合、什么不适合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就是在迎接这样一种挑战——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当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它就能引发我们的思考。

(5)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们也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体验相同的情境。

(6)孩子不是为我们而活着的,我们却为他们而活着。他们的降临给我们带来了一件礼物:体验可能性。

(7)我们常常质疑我们此刻的生活情形: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我应该这样度过光阴吗?没有人能比一个孩子更强烈地、更经常地提醒我们思考这些问题了。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去观察、去倾听孩子,并向他们学习。从这个角度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

(8)对这些成年人最大的惩罚莫过于终身的懊悔和永久的遗憾,他们太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丢弃了去亲身体验与自己孩子亲密接触的机会。而他们的孩子可能需要用此后自己的全部人生来找寻他们凌乱的童年记忆。

(9)当孩子提问“那是什么”,不只是想知道一个简单的名字而已,问问题的孩子期待得到更多,期待与成年人谈谈这个世界。提问那是什么,是想得到一个空间去对话、去思考、去好奇,去惊讶。

(10)面对孩子们的提问,成年人应当尽可能地帮助他们,保持活跃的思维,而不是很快给他们一个简单的答案。

(11)真正的好奇不是问好多好多的问题。我真正感到好奇,是在所问的问题以某种方式返回我这里,或是当问题被沉寂,好奇的沉寂缠绕和包裹着的时候。

(12)一个不能对自己看孩子的方式进行反思的人是不能充分地观察孩子的。

(1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

(14)孩子对情绪或气氛的每一点变化都很敏感。

(15)一位有思想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善于抓住问题,并能用浅显的方式去深化它的人。

(16)老师们要懂得,表扬孩子既可能带来积极的结果,也可能带来消极的结果。表扬应该是有意义的,而不应该是不加区别地给予的。

(17)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有赖于感知和倾听年轻人的能力,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即兴的、临场的反应能力”。

(18)秘密是人成长的一个关键方面,孩子们发现自己有了秘密,就意味着他们内心世界的诞生。能够拥有并保守秘密是儿童走向成熟和独立的一个标志,而能够与最亲近的人分享自己的秘密更是儿童成长和成熟的表现。

(19)希望不是那种被动的、认为事情终归会得到解决的乐观主义。希望包括承诺和努力。即使在最荒谬、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也不会,也绝对不会放弃我们的孩子。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发生许多的错误。然而在感觉无望的时候,恰恰是脆弱的孩子又一次让我们体验到了希望。

(20)、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教育是一种与人相处的学问,一种成年人与孩子相处的学问,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智慧和敏感性比教育的技术性更加重要。反思是我们增强敏感性、生成教育机智的必经之路。

感受:这本书让我最深刻的体会是,教育的基调是“爱”。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作为直接和学生接触的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应该拥有教育的机智与敏感,要个别学生个别对待,走入到当时的教育情境中,真正地关心孩子的所作所想。

身为教师,我希望自己是一个关注孩子内心的教师,是一个有温度的教育者,能够时刻拥有教育的机智和敏感,不断走在学习的路上。

读完这本书,我反问自己:我处理学生问题时,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了吗?在分数还是衡量学生标尺的今天,我又顾及了多少学生的内心体验 呢?我能做的仅仅是,在我的课堂中,甚至在我活动的空间范围内,做一个善于观察,机智行事的教师,让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在最大程度上发展自身才能,用真诚和善良去温暖每一颗成长的心灵。

相关文章

  • 《教育的情调》:教育,情调的思考

    此书是通过用现象学描述方法解释父母和老师是如何通过现象学式的“听”、“看”和对具体情境的“关注”来养成和发展“教育...

  • 简更1207‖《教育情调》共读

    简更1207‖《教育情调》共读 01.什么是教育的情调? 我认为所谓教育的情调,该是指教育者应具有的一种教育情怀,...

  •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敏感 一、什么是教育敏感 1.教育的敏感性是教育人员进入孩子体验世界的能力。 2.成人的言语和行动所要表达的情...

  • 《教育的情调》读书摘要

    《教育的情调》这本书是由加拿大人马克斯﹒范梅南和我国的李树英合著的。马克斯﹒范梅南是教育现象学重要开创者,李...

  •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最近在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讲的是"教育要因人而异"。 书中举了很多例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学生上课捣蛋的例子。...

  • 《教育的情调》读书笔记

    《教育的情调》是由加拿大教学现象学研究者马克斯·范梅南和李树英教授合著的。这本书和以往我所读过的教育方面的书截然不...

  • 《教育的情调》——教学的情调

    每一堂课都是有生命的。学生不是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 1、课堂里的老师和学生由于共同的学习和生活会在课堂里...

  • 教育的情调

    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小女孩拿到分数很差的测试卷,悄悄把一个错误答案擦了,填上正确答案,去找老师改分数。 老师看穿了女孩...

  • 教育的情调

    作为父母,都想让自己养育的子女青出于蓝;作为老师,都想让自己教出的学生出类拔萃。但其过程往往让人力不从心甚至事与愿...

  • 《教育的情调》

    教研网上的一个读书交流活动分享的作者是本书的译者李树英教授。 关键词,教育现象学是一种生活态度,不是可以量化的技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ll《教育的情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h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