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题解】
孔子把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等,他从来都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总是鼓励人们要勤奋学习,孜孜不倦。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是上等;经过学习后才知道的,是次等;遇到困惑疑难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了;遇到困惑疑难仍不去学习的,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了。”
//我的感想//
如果你愿意,实事求是回答,自己处于哪个等级。
如果理性选择,你愿意选择怎样?第二选择,第三选择第四选择呢?
注意的是“知”,真“知”是“知行合一”的“知”,“做到”的才是真的“知道”。
还要注意,你以为自己“做到了”的,也未必真的“做到”了,这是我们的“盲点”,也是我们的“致命点”,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学”又是怎样的“学“法呢?“学而时习之”,《好好学习》,“学习’学习’再学习”。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