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说事不过三,如果过三了会怎么样?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有一种学习的效率是最高的,学以致用,为了用而学效率是非常高的。
比如觉得学英语困难,这个时候有个漂亮的歪果仁告诉你,你和她能正常沟通后她就和你谈恋爱,要不了多久,这个人的英语水平会达到相当高明的程度。每个人都有使自己变得卓越优秀的潜能,如何激发内在潜能,这是自我成长研究的课题。
我们学习了那么多的情商课,管理学,心理学的东西,但是同一个错误依然会犯很多次。最本质的原因是很多东西不成体系,又杂又乱,我们没有真正掌握核心原理,以至于学习和没学其实是一样的。
就好像一个人学乘法,老师说3乘以5等于15,却不说是因为3个5相加等同于3乘以5,旁人问这个人每个人手中有5个苹果,有三个人,那么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他只好一个又一个的数苹果的数量。现代人觉得易经难学的原因就在此,实在是大师们把东西复杂化了,原理隐匿起来了。
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难学的,难学是因为还没上小学,就一下子学习了高中的内容。古代非常流行相法,清朝的曾国藩看到一个人就能预料到那个人将来是能做大官还是能成为将军,他把他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冰鉴》。
按照他写的经验读下去,大多人会云里雾里,读完就忘了,至少我是这样,忘的比学的更快,根本就用不上。他写的辨忠奸,大奸似忠者的眼神有四种,萤光,善伪。流光,多奸。惊鹿,有所图谋。半睡,不循正道。
看完了,明天全忘了。事不过三嘛,纷繁复杂抓不住原理,三阳爻,三阴爻组合在一起可以千变万化。就像一个太极,阳一阴九也是太极,阳九阴一也是太极,阴阳组合可以无数多种。
曾公说的这些,其实原理只有一个。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灵光,这是每个人的本性(清),只不过大多数人的灵光被遮住了。被名利财物掩盖了(浊),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静如半睡,眼睛眯起来阴森森老谋深算的感觉,有智谋不走正道。动如惊鹿,眼神像受到惊吓的鹿一样,内心有所图谋,怕被别人看出来。静若萤光,像萤火虫那样闪烁不定,善于伪装,说谎的人会有这样的眼神。动如流光,像流水一样,眼神里闪过哗哗哗的小溪,内心开始生起算计人的心思了。
其实这四种说的都是有所求,内心不够清明。本心由清变浊,太极开始分阴阳了。有的是求名求利,为了它可以不择手段,但内心还是保持了一点清明,或者说良心好了,这个时候浊7清3。有的人浊9清1,野心家的代表,为了目的不择手段,除了自己谁都是可以牺牲的。
没有谁生来就愿意做坏事,如果是小康家庭,妻贤子孝,无有所求,那么自然不会生起害人的心思。内心阴气过重,图谋太多,就像天空中的太阳被乌云慢慢被遮住,如果最后一点阳光都消失了,那这个人就会拼命想要抓住一切外在的东西。
那些骨骼清奇,相貌清秀,目光纯正的人大多是内心比较清明,经常会有灵光一闪,大多聪慧过人。他们所求更多是立德立功,而不是财物方面,所以害人的心思不多。内心可能是阳8阴2,清8浊2。到底是因为身体决定了心里,还是心里决定了身体?
真正聪慧的人是内心比较清明,杂念比较少的。像一个手机,没打开任何程序的手机,此时大脑的处理速度是非常快的。私心重,杂念多的人由于打开的程序太多,手机经常死机,各种各样的骗局都是为了私心妄念重的人所准备的。感兴趣的可以看我是个算命先生这本书,揭秘了许多算命的骗术,如何一步一步设局来行骗的。
经常想着不好的事情,担心天地鬼神惩罚,内心无时无刻都不能安静下来。时间久了,自然身体上就会看出这样的心里特征,就被编进了相书课本,让后人引以为戒,伤人者终会伤己,私心欲念多者大多短视,乱花渐欲迷人眼。
心术不正者与常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是前者太急于求成,求取某物。嗜欲深者,其天机浅。同样为了私心赚钱的两个人,一个人通过助人积累虚名求财,一个人通过缺斤少两求短期收益。能说名声在外的那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加高尚么?
去除了私欲的心就是天理,天理(灵光)即人心。那管理学中就是反着用,平常人是财帛动人心,有魅力的领袖是财帛不动人心。其他人不舍得分利,那你分好了,你分了财物顺应了其他人的心,大家就认你为领导。有的人求财,有的人求实现自己的抱负,有的人求虚名。就像圣经说的,你求,我就给。你所找的,门必将为你而来。
权谋家宋江就是这样做的,李逵每次赌博输钱了宋江都给结清欠款,最后收获了一个忠实的打手。宋江把历史读的透透的,心里自我评价是自幼攻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既不高也不帅,要身手没身手,要才华也没才华,却当上了大哥大,是野心家的代表人物。
当然这事也就是宋江能成,其他人效仿不来。医途不难于用药,难于辩证。管理不难于用人,难于识人。为什么说梁山汉子其实是乌合之众,因为求财的太多,求抱负的太少。所以那些有识之士不看好这群人,大多数农民起义核心管理层缺少能人志士,最后被世家大族,大的利益团体窃取了革命果实。
王朝兴衰更替不休,始终没有多数人当家做主,不得不说现今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要好太多了。
平常生活中受欢迎的人一定是那些不占别人便宜却欠人人情的人,不占便宜舍得分利,顺应人心。欠人人情,别人帮过你,以后别人对你有所求的时候可以有理由光明正大的提出来,不会愧疚有所顾虑。
读书那会我也曾研究过历史和管理,如果以权谋野心家的视角来研究人性,那么会感觉每个人都是坏人,看到权谋诡诈人性本恶,会有一种悲观的情绪,大家都有所求,熙熙攘攘利来利往,看的全是不好的一面。
如果以佛道心学的视角来研究历史人性,那么会理解每个人其实都是身不由己,私心欲念重的人有所求,有人却不让他求。当这个人内心已经没有一点清明的时候,挡路的人就成了绊脚石,变成了受害者。
那么是谁让这个人由清变浊?是谁让这个人误以为名利权色就是所有人该求取的?是谁让这个人以为没有这些东西就是失败者,以至于这个人为了追求这些东西伤害了其他人?大概是所有人,有人说是集体意识。我们既是施者,也是受害者。我们不断地批判贬低别人,告诉他人什么才是世俗,后来却痛恨这个人太世俗。
还是那个原则,每个人的灵光都被东西遮住了,遮盖的越多,私心欲念越重。佛家说众生皆苦,求不得苦,求到了后头怕失去依然苦,道家说无所求自然逍遥。不如中和一下,以无所求的心去求,这样不会太过执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