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复制的领导力》着重表达一个观点:领导力不是天生的,领导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基于此,该书对[知识的诅咒][交代事情讲5遍][领导力是场游戏][沟通视窗][反馈类型]等多个概念进行了说明和解析。在此,我最想聊的是[反馈类型]这个主题。
2级反馈
幼儿园两个小朋友分别用积木搭建了一座小城堡,他们完成后,老师对第一个小朋友说:“你做得真棒!” 而对第二的小朋友说:“你做得真棒!你搭建这座城堡一定用了很多心思,我看到了你的创造力!”
很快,小朋友开始了第二做工程的搭建:第一个小朋友挑选了简单的模型;第二个小朋友挑选了一个复杂的模型。
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因为老师对小朋友分别使用了1级反馈和2级反馈。
0级反馈 : 无反馈
1级反馈 : 表扬
2级反馈 :表扬,并给出表扬的原因。
如果我们不给出表扬/批评的原因,对方是很难完美地把我我们的期望。比如第一个小朋友可能感到自己被老师认为是一个天才,那么,为了保证每次都成为“天才”,他害怕失败,更不敢选择挑战。
这不由得让我又想起了秘密(吸引力法则):每个人真正想要的东西,大自然总会将它送达你的身边。 我们所能掌控的甚至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
反馈&知识的诅咒
每个人在多年的生活中都会吸纳海量的信息,组成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我们和家人、朋友有众多知识的交际,有时只要一个眼神,一句话就可以心意相通,我们称这为“默契”。默契是美好的东西,我们会期望它存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不仅仅生活,还有工作。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无意又甚有些刻意地去营造“默契”,结果,我们说的话只有自己理解。
这称之为“知识的诅咒”,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我们自己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可是,听得人可能完全不懂。这在我们的工作中太常见了吧!(俗称“讲不清”)
2级反馈的核心之一可谓就是尽可能避免知识的诅咒。如上面的例子,当我们用1级反馈对孩子只说“真棒”的时候,孩子并不知道我们真棒的真正含义。是说他搭建的快,还是说他搭建的细致,还是他发挥了自己的创意,还是他过程中进行了努力,还是只是敷衍?想要理想地“控制”别人(毫无疑问,我们在生活的不同场景,一定或多或少地扮演着“被控制”的角色,这很正常),至少要让被控制的人知道我们的控制方向。
小试牛刀
前日,和H5的丛丛做一个App与H5的交互的联调测试。丛丛为此专程做了一个测试页面供我们联调功能。她完成后,将测试页面的链接贴到了我们这个项目的工作群中。
打开链接,我看到了一个白底的页面,页面上简单地纵向放着3个大大的按钮,上面分别写着对应测试的内容。没有美工的设计,页面简约,但确实不算好看。
我:“这个测试页面简直完美!”(我很调皮,直接用了下很有风险的1级反馈。)
丛丛:“[捂脸]”(果然,丛丛跌入了我的“陷阱”,她虽然是个女孩子,但很有责任感也很有担当。)
丛丛:“这个页面确实做得丑了些……”
我:“哈哈!我是说真的!这种联调测试页面就是要简单明确地满足测试需求!”(我紧接着补充了2级反馈的内容)
试想一下,如果两个工作上不太熟络又或有些内向的伙伴,在听到一个1级反馈表扬的时候不明其意,甚至误将其当做了反语,又没有继续交流确认的话……好一点,在上面的例子中丛丛之后可能在做一次性的测试页面的时候将大量经理花费到自己并不娴熟而在在这个场景也不重要的UI设计上;差一点,伙伴间丧失信任,配合默契降低。无论好坏,都会延长我们到达任务根本目标的时间。
2级反馈的错误引导
六一前,公司邀请了一位老师来跟我们将《孩子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场景问题:当我们的孩子在路上被石头绊倒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呢?
“石头坏,打石头!”有同事这样说道。
“没错,”老师解读道,“这是我们老一辈家长常常使用的方法。但这样我们实际上是将‘错误’推卸给了‘石头’,常常这样处理类似的问题,我们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习惯将责任,错误推卸给他人……”
听着这里我忍不住扑哧一笑,心想:“那些常常喜欢并习惯“甩锅”的人,八成小时候都是这样被教育的吧。”(这是一条花絮~)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对孩子的很多行为,竟隐隐也是2级反馈啊!然而,有时候我们对孩子实际的引导方向可能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吧!
生活的真理
有人问初级程序员:这段代码你为什么这样写?
答曰:我上家公司就是这么做的,没有什么问题。
是不太负责任咯!所以我说是初级程序员么!然而这么回答也无可厚非,大自然太庞大太复杂了,有时候我们很难完全掌握哪怕一件事情的所有影响因素。所以,“上家公司”的“稳定运行经验”,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某个层次上的“生活的真理”。
正如我们没有完全理解阿里、腾讯某个产品设计,技术框架,却要去模仿,去使用一般。有唐突,亦有智慧,因为“生活的真理”。
而凡是“类似真理的存在”,都常常会有“大道仅是三两言,说穿不值一文钱”的特征。“2级反馈”即是这样的一种“类真理的存在”,我们很难自己总结出来,但了解之后却可以在生活中的无数场景加以印证!它无疑也是生活的真理!
有效的、积极的2级反馈,将以我们为中心,营造一个我们所喜欢的人文环境,它即为我们的反馈力场,我们同样会被其他人的反馈力场所影响。“场”是会延伸和扩散的,当一份份美好、积极、快乐的元素一步步扩散到整个世界的时候……
每个人距离幸福,都更近了一步!
文末的感恩
从小到大,很反感的一个词汇即为圆滑,常常听大人讲“圆滑才算成长”,“圆滑了才能生存”……时至今日,我也变得“圆滑”了一些,但不算是我一直以来讨厌的那种圆滑,如果以后我教育自己的孩子,我想我不会使用“圆滑”这个词汇,而是告诉她:
说话、做事情的时候要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你可以有无数种很棒的方式让他人感到开心,得到体谅,振奋精神,绽放笑容;而你,亦会在这同时收获属于你的幸福。而这无数种办法,让爸爸在生活中慢慢教会你!
我想,这才是我们对大人们期望我们的“圆滑的本质”的真正理解和追崇方向!同样的,很多被我们“新一代”(其实已经很老了)所排斥的词汇,一样可能偏离了这词的“本质期望”,比如“大道理”。
没有人喜欢听大道理,这几乎成为了一个既定的事实。我们排斥“大道理”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
- 大道理没有执行逻辑,对完成目标没有建设性;
- 大道理不结合故事,讲解过于生硬,让人难以共鸣;
- 倾听的我们懒与将自己的经历与大道理结合思考(思考是最累的,当然它也是很有趣的)。
然而,我还蛮喜欢《罗辑思维》《樊登读书会》等平台讲述的“大道理”的!感谢《范登读书会》,感谢麦子(公司帮我们订阅了会员并每周推书),在此,我受益匪浅!我尝试常常以文章的方式促使自己接纳、思考、总结、融汇,相信我可以获得持续的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