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之秋

作者: 田园小翠儿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08:44 被阅读181次

                ——偶感于《镜湖》

    镜湖之秋

    镜湖之秋

        一位好的作家和作品,往往不是单纯的文字华丽。更多的是来自简单朴实的文字背后,那些深藏着作者的处事之道。

        《镜湖》是庆山一本跨越十八年的日记形式的文字。“镜湖”不是真实存在的湖水,而是作者的一段段心念组成的文字,错落有致,微波荡漾。她觉得这些文字,仿佛是湖面上的波光潋滟。

        书的扉页上写着,“我觉得做一个善良、沉着、真实的人已经很富有了。”我深深的体会到,来自善良,沉着,和真实所带来的简单生活,给予余生厚实的基础。当然,在这样自觉厚实的精神基础 还要感谢来自家人带来的经济基础。

        一部看似松散的随笔,记录了作者十八年,捕捉到时间的缝隙里的瞬间。记忆深处的感悟,理性情感中的丝丝缕缕。

        没有对作者文字深入浅出的阅读,是无法感知作者,文字背后的人生感悟,低调的生活方式。

      “仿佛一种自身回顾,也是心的通过。在那一刻,这些文字如同一面如镜湖泊”一种本身的自我醒悟,自我比照,倾听内心真实感受。

      当你附身自照又看见的是什么?

    关于慈悲,

      很多人都自诩,拥有一颗慈悲心。然而,当真正遇到负面感受和遭遇之后,马上给自己找到一种解脱方式。或者直接闭上眼睛,以此来面对平时嗤之以鼻的行为。作者说“对待一些事情,会想到最坏的结果是什么。如果自己能承受,就去做。”当你无力自保的时候,怎能授之以鱼。很多时候,慈悲心仅仅是佛堂里,一炷香面前的一个发愿。真正面对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足够的胆识。然而,真正的慈悲心,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考虑。

    关于选择

          她觉得粗率潦草地对待人生,是对人生的一种浪费。

        曾经在她的书《得未曾有》中,了解到苏州古琴演奏家叶名珮老先生的琴技,寻来,听后,别人再无颜色。在这部书中,她再次提到《得未曾有中》的四位主人公,她们生活在别处,活得自在洒脱,活得一丝不苟。

        她说,不去思考生活,不去感知周遭的一切。被无聊和虚空剥夺的内心空间的人,粗率潦草地对待人生,搪塞心意,未免是一种可惜。

      我想说,能遵从内心,做出选择,何其不易?必然是经历过人生的锤炼,看透世事本质,荣华富贵成过眼云烟时,当真能容下万千河山。

    关于自由

      这里所说的“自由”,指精神上的自由意志,而非是肉体的自由。文字工作者和艺术家,如果不能摆脱执念,也仅仅算是完成艺术的任务之一。如果有效的文字想要超越这样的执念带来的痛苦、分裂、颠倒、偏执和疯狂,只有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关于一个人独处

        一个人独处,会孤独吗?孤独,老生常谈的曲调,可是,生而为人必须要面对境地。然而,一个人,与孤独和解,享受孤独,这就是一种高级独处。

      一个人,能闻到太阳晒过的被子香,微风中,飘过的树叶和花草香。只身与人群中,不与其中发生任何关系。所有的疏离,难道不是自在的独处吗?

      一个人,应该好木,好茶。它们凭着质朴,内在,灵性,一起对抗流动与喧嚣。喜欢原木质朴,喜欢恋旧,喜欢棉布制品。

        阅读一个灵魂相近的人的作品,容易产生苍翠和满树的繁花。

    关于朋友

        对于不善于交际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的人越来越少,觉得更好。反而,越来越无兴趣结识更多朋友。朋友不用多,有一二可以谈心,兴趣同步的即可。

      在这些点滴生活之间的品性与爱好,如出雷同 。她所做到的事,一直以来所追寻的人生恰似又是我所崇拜的人生。“按照本性去做 ,与他人和平共处。”

      一直以来,很是喜欢庆山的书,除了文字的精雕细琢后,产生的低调中的奢华外。更多的是,在书中或多或少地内观到自己,寻到了相同的气味。

      阅读一本书,产生共鸣,行色聚敛,便如橙黄的秋色里,收获了一地共鸣和而后的觉醒。

    镜湖之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镜湖之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lv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