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4」
不时有朋友问我这两年在干嘛,
我说在找到下一件我可以干的事情前,先歇着了。
前几年各种折腾创业,回头一看还是很可怜的,可怜的虚妄。好在收摊收的及时,没有继续浪费精力和物力,尤其是社会资源。
中国GDP增速年均7%+(按近十年算,之前更高),资源聚集浓度最高的一二线城市当然要高出全国平均不少,杭州为例,最新发布的2021上半年增速17%,具体到数字科技、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细分行业,增速就是20%以上,甚至超过30%,
再落到自己的创业上,先凑拢一批人(本硕博、留洋的、行业高精尖人才),链接各种优质资源(银行、供应商、上市公司、第三方服务机构),连拉带哄拉拢一批用户和客户(金字塔尖的人群)……调集了这么优越的社会资源,跑赢市场10个点要求不算高吧,那按杭州市平均算,就至少得有27%的年增速,否则我就是在浪费社会资源啊,是在暴殄天物啊。
事实是,别说27%增速,我连扭亏或持平都费劲。也即是说,我聚集了全社会前1%(为什么是1%?没有为什么,我就随便比划的)的优越资源,而产生的价值为零和负,甚至比不上中西部地区贫困山区的农民(他们还有实实在在的农业产出)。这是赤裸裸地拖中国经济的后腿啊,这是无赖般地拉大国崛起的裤子啊。这太羞愧了。
所以,坦承无能,认清现实,放弃创业,及时收手,把占用的资源释放给社会,由更有才能的人去连接和使用,这是我能做且应做的正确决定。
现在这样就好多了,每天陪伴家人,定期和朋友出去撒野,日常读书观影写文,学各种乱七八糟的新东西,夜深人静时死死叩问人生的意义,迷茫中找寻自我的使命,保持消费为社会提供剩余价值,静静等待投资带来的奢靡未来。
如果你也是创业者,不妨用这标准验验自己的公司,跑得赢最好,你实打实在为社会做贡献,给中国经济拉分;将将与标准持平的话,你就要加把劲了,想下有没突破点突围点;如果是跟不上标准的情况,那你得自己心里有素,是在憋大招,还是苟延残喘。若是前者,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很多你以为的“大招”其实是个“闷屁”,若是后者,赶紧的,要么转行转型,要么关门倒闭,别拖累社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