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年龄尚不足七岁,书龄却是五年有余。她的快乐童年里,书香如影随形,一路陪伴!
女儿牙牙学语之时便与书结缘。当时她自然是不能自己读的,但很会听。她妈妈乃幼师专业,讲故事是拿手好戏,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经她抑扬顿挫的一番演绎,对女儿的吸引力不亚于电视广告和动画片。每每闲暇时,妈妈便一书在手娓娓道来,女儿在床上沙发上或躺或坐,目不转睛地凝神静听,母女俩怡然自乐。有了她这个优秀的听众,她妈妈劲头十足,于是每天晚上的睡前故事必不可少,电视倒是开得少了。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女儿现在虽也喜好电视动画片和电脑游戏,但并不迷恋,还没有冲击到阅读在她心目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从两岁多上幼儿园开始,女儿便不再满足于单纯地用耳朵听了,一双小眼睛总盯着书上的图画和文字,脸上的表情也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而变化。现在回想那时的情景,我忽然对“阅读”一词有了新的理解,妈妈在“读”,女儿在“阅”在听,这便是当时不识字的女儿初涉书海的“阅读”方式,也无意中契合了时下大力提倡的“亲子共同阅读”精神!慢慢地,女儿对故事内容会有自己的选择,一些经典的优美故事得到她的青睐,经常要求“重播”。她妈妈有时候会有自己的发挥,并没有完全照着书上的文字讲,大约到三岁的时候她便已经会抗议“妈妈,书上不是这么讲的!”对此我们颇感意外,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教过女儿识字!细一琢磨,应该是女儿在“阅”“读”故事的时候把她自己观察到的字形和她妈妈读的字音结合起来了,时间一长,对那些重复次数多一些的内容便有了记忆,很多字也就基本认识了,这不是我们刻意而为之,却又是一个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过程。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夜晚,每天晚上都浸润在故事图文中,于是乎女儿在幼儿园大班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自己阅读儿童读物似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临近上小学之际,我们极尽宣传之能事,激起了女儿对于上学的向往。及至成为一名小学生,女儿的独立阅读逐渐增加,一般不再需要我们为她朗读讲述,而是自己抱着一本书正襟危坐,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每天晚上写完作业,她很自然地看书去了,有时我们在看电视,她也就在自己房间的书柜前与书为伴,特别是晚间洗漱完毕后非得选一本书才肯上床,很多时候我们要限定她睡前阅读的时间,不然的话她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睡觉。这样算下来,女儿平均每天的阅读时间应该远在一小时之上。与此同时,她的阅读内容也在悄然改变,以前听我们读的主要是童话故事,从安徒生到郑渊洁杨红樱汤素兰一以贯之,现在她自己则慢慢地把视野延伸到《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华成语故事》、《法布尔昆虫记》、《儿童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不一而足。女儿的自主阅读水平提高了,不再每天依赖我们给她朗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轻松地置身事外,而只是角色和任务发生了变化。面对着各种读物,她也还有许多内容不知甚解,于是就需要我们来为她释疑解惑,有点备咨询的意思;有时她读到兴之所至处,会把其中的精彩内容绘声绘色地向我们描述,这时我们就成了她的听众。女儿上学前,对于我的朗读不甚着迷,我也只是偶尔代她妈妈客串一下。去年女儿上学后不知怎么对少儿版《水浒传》很是上心,她妈妈因势利导,女儿也给我戴高帽子“老爸学中文专业,讲这个最拿手!”确实,给女儿解释书中那些文白夹杂的词句不是她妈妈的强项,但对我来说却不是问题。于是乎我和女儿一起花了大半个学期的功夫把《水浒传》给拿下来了。看着女儿对书中主要人物的绰号信手拈来,还津津乐道于一些经典情节,心中禁不住颇有些成就感,也更加理解几年间她妈妈为什么能坚持每天晚上为女儿讲几十分钟的故事!
古今中外关于书籍以及读书问题的论述不胜枚举,我不知道怎样来选择最为准确的表达,只是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五年多来引导、陪伴女儿阅读,是一种享受亲情、收获多多的过程:书中沉淀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精华,还有许多孩子们喜爱的经典故事和人物,这些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女儿的个性和习惯的形成,女儿性格活泼而知礼仪,肯定与之有关;在对女儿的教育中,我们不必多费口舌讲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能做,都可以借助女儿熟知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力量,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对女儿的学习我们一直管得不很紧也不很细,倒是女儿很自觉,这应该与她上学之前就基本养成了阅读习惯有关;我们在陪伴女儿读书的时候,实际上也是自己重温经典、更新知识的过程,毕竟我们有时候不经意间会疏远书本;三口之家经常一起缓缓翻动书页,更有读到精彩之处时情不自禁的朗朗笑声,一家人其乐融融,岂不快哉!
女儿一天天长大,犹于一副无限长度的画卷缓缓展开,总有不断的惊喜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感谢老师也感谢自己,帮助女儿与书结缘,以书为伴,在书香陪伴中快乐成长,这是女儿的幸运,更是我们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