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1桑子·重阳 毛泽东
01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转眼又将来到。
追溯历史,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故又称九九重阳,还被称作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是汉族的传统节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大节。
自古以来,就是个备受关注且仪式感强的佳节。从吟诗抒怀的古人留下的经典诗作中,就能看出几分。
最经典的莫过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抒发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还有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描写田园的静闲适生活,也道出老朋友的情谊。
随着历史潮流的变迁和节日文化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我国法定的老年节。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法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不仅如此,1991年,联合国就通过一项决议,将每年的10月1日定为“国际老人节”。除了中国,许多国家也分别设有自己的敬老节,有的和本国的传统节日相结合,为之赋于新的意义。有趣的是,世界各国的敬老节分布在一年的12个月中,因此有人说,每个月都是老人的节日。
这也证明,世界各国和人民不约而同地都在重视老人和关注老人。
02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有“子路借米”,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
“黄香温席”,黄香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窜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
这些感人且美好的孝敬故事,也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风范。
放至当今,国家和社会均积极鼓励和引导敬老、尊老的良好风气形成。
这天,各行各业各单位各部分会专门开展各种尊老敬老活动,常见的如,政府干部去社区或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学校提倡学生回家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捶捶背、揉揉肩;各类单位或社团为老人爱心:免费测血糖量血压,义务剪发维修物件……这样,热心地为老人道上一声祝福,送上一份关爱,的确是温馨而有正能量。
那么,节日过后,又是怎样的一番气象?
安度晚年是老人们的最大心愿。事实上,并非每位老人,都能如愿。年纪大了,去不了远的地方,只能留在家中。有福者,衣食无忧,儿孙绕膝,心宽体胖。艰辛者,享不了这样的清福,还得为生机日复一日地奔走操劳,有些甚至还要费心费力地独自带着孙子孙女。不幸者,可能忍受孤立或是虐待,又或是无人顾念,如浮萍一朵,无处安身。
这些还只是肉体上,更多的痛来自精神层面,被漠视甚至是歧视。
03
尽管国家出台相关法律保护老人权益,也制定不少医疗保障机制,但是落在实处,老人受益的,还是来自家庭,来自自己的孩子。
真正的敬老爱老,不是塞上一叠钱给他们手上就好,更不是理所当然地把家中的事务丢给他们,认为老人闲着有事做,可以解解闷。
而是真正从心底尊重他们,考虑他们的感受,懂得他们的需求。或许,只是一声问候身体状况的电话,一个温暖有力的相拥,一杯尽兴相碰的酒,一趟挽手相伴的散步……看着不值一提的小事,却点点滴滴见真情,丝丝缕缕连爱心。
做儿女的,只要常回家看看,听听他们唠唠磕,陪陪他们坐一坐,老人也会心满意足,在心里乐开了花。
老人在社会上的被关爱,不该只是在节日期间,一时的热热闹闹,大张旗鼓。单纯为了宣传、造势,迎合节日主题。
真正的关爱,源自每日,每个行为,甚至是习惯使然,自然而为,绝非故作亲近,有意为之。
碰到乘坐公交车的老人,能够耐性地等老人上车,而不是不耐烦地催促;能够自然地为老人让座,不一定是为了句“谢谢”或感恩回应。
接待来办事的老人,能够不耐其烦地解答老人咨询地各种问题,而不是嫌弃他们无知、怪责他们喋喋不休。
招呼买东西或是其它消费的老人,能够诚信以待,公平无欺,而不是以次充好,漫天要价,欺骗甚至要挟老人。
……
如果世间再多点关爱,会看到更多主动为老人提供帮助的热心人。
为老人指路、扶老人过马路,帮老人提东西,替老人询问……
而不是在一些特定日子,过过场,做做样子。
04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果没有老人们曾经的付出和铺垫,我们这些后辈,也不会有比他们当初更好的环境和条件,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穿凿美好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龄化程度将越来越严重。这个社会问题,已经无法再回避,必须正视。
不夸张地说,老人的命运,也将是每个国人的命运走向。
对老人的关爱,不应只停留在口号上,印制在文件中,而应实施在具体的政策,细节的安置,人心的相待上。如此这般,从国家到社会,再到个人,才能真正从上至下,至始至终地去敬老爱老。
因为他们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
不希望再看到任何一位老人被人遗弃,就像在黑暗的街角,只留下一个风烛中踉踉跄跄、单薄无力的衰老身影。
希望所有老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尊。”,因为:每个人都有变老的那一天,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未来的我们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