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表现问题上,初学写作者往往容易犯以下几种毛病:
(一)言不及“意”。说了半天,说不出个“道道”,没个中心,没个主题,像一堆柴禾垛。主要原因是作者本人就不知道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当然写不出好文章。克服的方法:是动笔立言之前先立“意”,先确立主题,做到“意在笔先”,然后围绕主题组织材料。
(二)大而空。事情不大,材料不多,主题却很大。文章写出来就像个侏儒戴顶大礼帽。原因:一是材料占有不充分便匆匆动笔;二是没有严格限制主题的范围。克服的方法是:要详尽地占有材料再动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材料就不要写;严格限制主题范围,突破口要小,开拓面要宽,挖掘要深。宁可把很多材料拿来说明一个面收束得很“小”的主题,决不把不多的材料去说明一个大而泛的主题。
(三)多中心。主题分散,很多意思杂然并陈,像一窝蜂一样轰然而至。原因是主题提炼得不单一,什么都想说,结果什么也说不透。克服的方法是:“贯一为拯乱之药”,先把主题提炼得单一了再下笔。如果有几个主题都必须表现不可,那就另立篇目。不要杂然并处。
(四)跑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洋洋洒洒,不着边际。原因:一是审题错误,会形成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多为命题文章);二是扣题不紧,行文没有照应,文势飘来飘去,有时离题近,有时离题远。克服的方法:动笔前拟定提纲。严格地按照提纲写作,粘紧主题行文,离开提纲范围的话一句不写。
还有一些其他毛病,这里不一一列举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在写作中注意就是了。
未完待续……
大家都在看
这儿是文学与历史爱好者的聚集地。这有小说和散文,还有诗词,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起来,一起读书养性,方可脱胎换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