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是中国人用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
01
今年在媳妇家过年,二十九下午便开始贴春联,早早贴完,年三十就不用那么忙碌了。贴春联用的时间不算短,前前后后贴了快两个小时,开始的时候,孩子也跑出来帮忙。女儿爬到梯子上 去贴大门上的 挂笺,这里叫 萝卜钱子 。现在贴春联都用透明胶带卷个筒就粘上去了,比以前用浆糊方便多了。不一会儿,孩子举着两只红彤彤的手跑了,我和岳父一起粘完剩下的春联。
02
小时候贴春联是一件很隆重也很费时的事,首先需要提前几天买好红纸,找村里会写毛笔字的人写春联。
在年三十这天,早上先用白面打好浆糊,放在那里备用。那时候,白面还是稀罕的粮食,平时很少吃,只有过年才多买一些,用来蒸馒头,包饺子。用白面打浆糊也算很奢侈了,有时家里的猫还会偷偷来吃几口。
早上吃完饭后,将所有的对联和挂笺摆在炕上,先分好,然后拿出去挨着粘,一般是从大门开始往回粘,一直粘到屋里,也就差不多粘完了。
小时候冬天都很冷,粘对联都是紧赶着粘,太晚了冻成冰,就失去了粘性,要赶在浆糊失去粘性之前,把对联贴好。
贴春联一般都是两个人一起,小时候,自己给父亲打下手,父亲踩在凳子上,先把残留的旧的春联和挂笺撕下来,然后用笤帚扫干净。等扫完了,我接过笤帚,递上浆糊,父亲刷好浆糊后,再递对联或是挂笺,就这样挨个门窗贴过去。
等稍大一些,便和父亲换了角色,我上去贴,父亲帮忙。
贴完主要的对联,剩下的是各处的小贴,一般都是四个字的竖贴,基本每个地方都有。比如大门外贴出门见喜,屋内贴抬头见喜,井上贴井泉水旺,鸡窝贴金鸡满架,猪圈贴肥猪满圈,每个地方都按自己的特点,写适合的贴子。
贴春联,有一个说法,必须在年三十十二点前贴完,家里有两处房子,住在村西头,村中间还有一栋,以前是一个铺子,后来空闲下来。每次在家里贴完,再跑的村子中间的房子贴。
贴完春联,孩子的任务也就算基本完成了,把剩下的春联收拾起来,便等着开饭了。
贴春联,预示着春节正式开始了,这更像一种仪式,表达了人们浓厚的亲情观和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习俗延续了几千年,还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