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常听到要“专注”,其实,太专注,也有可能会有问题。
昨天看了两页书,反复看到“视觉窄化”这个概念。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浅薄看法及这两个故事。
视觉窄化,在我看来,是指由于对某一方面过度追求、过度专注,导致出现不自觉地忽略其他方面的这种情况,以致于过度追求某种结果,导致结果未能达到预期,整体的人生平衡遭到影响。
分享两个故事。
我之前有个同事,给我讲过她马路骑车的经历。
由于她的经历比较特别,所以我印象特别深刻。
“每次在马路上骑车时,我特别专注,只盯着前方。”
“马路上骑车,盯着前方,这没毛病。”
“可是我常常因此忽略身旁来往的车辆。”
“啊,那太危险了。”
“你是不是过于专注了?”
“虽然要看前方,但也不能不顾两旁啊。”
“我们骑车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是的,但我就是看不到两边,感觉不到两边的车辆,很奇怪。”
“我现在骑车都害怕了,前天被两辆车夹中间了,吓死我了。”
她这种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过。反正,我之前不曾听到过。
我个人认为,她这就是因为过于专注前方某一点,导致的视觉窄化,以致于她在骑车时,只顾到前方,而忽略了两旁,以致于身旁有危险,也不能及时察觉到。
另外,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很喜欢的关于禅修的故事。
一位徒弟问师父:“师父,以我的努力多久可以开悟?”
师父说:“十年。”
徒弟又问:“要十年吗?如果我加倍苦修,需要多久开悟呢?”
师父说:“得要二十年。”
徒弟很是疑惑,于是又问:“如果我夜以继日,不休不眠,只为禅修,又需要多久开悟呢?”
师父说:“那样你永无开悟之日。”
徒弟惊讶道:“为什么?”
师父说:“如果你只在意禅修的结果,又如何有时间来关注到自己呢?当你只看见结果,无法静下心来,那反而永远也无法得到那个结果。”
以我之见,这个徒弟之所以问师父需要多久开悟,就是太着急开悟,内心急不可待。
这种一心只想结果实现,过于在意结果的行为,很容易形成视觉窄化,进而导致他在禅修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忽略其他,而忽略的这一切恰恰是让人修行的来源,所以,师父给出了令他惊讶的回答。
视觉窄化造成的结果,有些类似《贫穷的本质》里讲到的人在某一方面的极度稀缺会造成心智带宽受影响,进而影响人们决策。
就像有的人会因为穷怕了,而一心只想追求财富,而导致结果不但没赚到钱,还忽略了健康,忽略了家人,忽略了其他一样的道理。
而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需要有朋友,需要有家人,需要有爱好。
对一方面的过度追求,势必会导致其他方面没有精力经营。
由于疏于经营导致出现不良的结果,进而打破人生整体的平衡,反过来影响现在专注的事情,以致于专注的事情也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最终,将所有的搞得一团糟。
然而,可能还会怨天尤人,其实,结果全在自己身上。
总之,做事情,还是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和基本规律对抗。
祝愿大家平衡好自己的人生,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