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520049/eb68990119af27a4.jpg)
昨天整理书架的时候,随手拿起了冯尔康教授的大作《雍正继位新探》,翻看起来。想起十几年前,第一次拜读完冯先生这部大作,得以释惑了很多存在我心里很久的不解。突然想到,当年,读完这本书后,自己还写过一篇读书笔记,内容就是关于雍正和他的兄弟们。费了好大的劲,才在网上找到了这篇文字。很多人总是天真的以为,留在网上的文字,是可以永垂不朽的。实际上,真不是。
重新看自己的这篇文字,虽说是整理出来的,但是,还是挺接地气的,也还算靠谱。稍作修改,发在这里,也是给自己一个复习的机会。
以前就知道康熙的一些儿子的名字,只是,好几个字还不知道怎么读。看完书后,来了心思,做了好大一篇的笔记。结合冯教授的观点,对于康熙的儿子们,做了一点点的整合探究。整理的差不多了,今天,打开电脑,上百度,却发现,网上的资料,比我整理的还要全面。于是,把网上的资料,和我整理的内容,掺和到了一起,概括来介绍一下,康熙皇帝的排行前十四个儿子。所有人都公认,康熙在选择传位对象的时候,考虑的继承人选,只有这十四位阿哥。关于雍正继位后,为避讳,皇子们的名字,由胤改为允(十三阿哥去世后,被恩准改回原名),则是世人皆知的事。
皇长子允禔(shi)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允禔的名字,在所有兄弟们之间,叫法是最多的,zhi,ti,现在的清史专家,两种叫法都有。窃以为,两种叫法都不对。第一,皇三子名允祉(zhi),皇十四子名允禵ti,康熙不可能给自己的儿子,取同音的名字。我认为,允禔(shi) 的叫法,首先来自清时的读音,再者,电视剧康熙大帝,也由诸多清史专家做顾问的,这也是唯一一个能够说清楚的叫法。
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父亲作事出力最多,因此,他获得的赏赐也是最多的。母舅大学士明珠,一度是康熙的亲信大臣。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不惜露出凶相,使得康熙开始厌恶他,认为他“为人下贱,无耻不堪”,终在废黜太子两个月后,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允礽 (reng)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康熙对这个唯一的嫡子宠爱有加,在太子年少时,无论政事多忙碌,康熙每天都要判他写的字,主笔圈点改正。每天听他背书,然后,带着他一起御门听政。帝师汤斌说,“自古帝王教太子之勤者,未有如今日者也。”康熙两废太子,主要原因有二,太子党活动猖獗,康熙是位视权力如性命的帝王,容不得有人欲图分享他的权力;再一个,太子的人品有问题,“贪婪货财”,性格残暴,尤其是不讲仁孝,更是康熙所不能容忍的。
皇三子允祉(zhi)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其父亲在学术方面的得力助手。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与太子交好,爱钻研学问,书法好。康熙曾命他在畅春园,开设蒙养斋馆,负责修书,对文化事业多有贡献。与康熙的父子感情深厚。但是,缺乏政治活动能力,两次都陷入部署犯罪案,显然,他缺乏制御下人的本事。
皇四子胤禛(zhen)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关于康熙为什么会选择雍正,正所谓萨特的那句名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其实,看看想想,雍正还真是唯一适合康熙的选择。
皇五子允祺 (qi)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自幼由皇太后抚养,但在康熙眼里,其没有能力,不会受到重用。不竞争,也不结党。
皇六子允祚(zuo)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允祐(you)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允禩 si
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满语,象畜生一样讨厌)。同年,死。
有心计,精明能干,以人爱自励,笼络人才,收买人心。最终与康熙芥蒂太深,各存疑心,甚至成仇。康熙揭露,1、阴怀图位大志,不守本分 2 、妄博虚名,滥施恩惠,甚至与康熙争名 3、结党谋位 4、不孝不义。
皇九子允禟tang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满语,肥如猪的意思)。同年,卒。鲁莽无能。
皇十子允䄉 e
因党附允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允䄉赍(jī)印册赐奠。允䄉称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皇十一子允禌 ci
康熙第十一子,早夭
皇十二子允祹 tao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卒。在康熙的眼里,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在雍正实行清理财政,涉及到他时,公然把家产拿到大街上叫卖,以示对抗。
皇十三子胤祥 xiang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自幼由雍正生母德妃抚养。好读书,诗文书翰俱佳,且精于骑射。在十三岁至二十四岁的十二年中,康熙南巡、北狩、西幸、谒陵,几乎每一次都带着他,为其他皇子所不能比拟。有时带的皇子仅为两三人,也必有他。康熙六次南巡,胤祥竟随行四次。康熙爱之何深,可见一表。在废太子事件中的表现,令康熙痛恨,不予原谅。
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总理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总理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总理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总理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允禵ti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初名胤禵,后改名胤祯,(在那时,这个字念作zheng),大约雍正继位后又改回了原名。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