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学习
找到知识源头,提升认知效率
在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人与人之间拼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学习前,想明白学什么,怎么学,有什么用和如何兑现。
功利学习法:学得更好,却学得更少
识别知识的源头
分类:一手(知识的源头),源头的知识浓度和质量极高,有丰富的底层逻辑和基础概念。现在真真意识到我平常吸收的知识都是“嚼过的口香糖”,面对知识焦虑时也觉得相似有效,差不多都出现在朋友圈、空间、微博、别人推荐等内容和信息,感叹阅读234手信息都不计其数,没有享受真正的优质知识的味道了,由此打开眼界,长常识,聚集在优秀的圈子找到学习的正确路径多么重要啊。
二手(忠实转述一手信息)了解到书籍《刻意练习》,和天赋、练习方式高度相关。
三手(为传播而简化和极端化观点的陈述)1万小时定律出自书籍《异类》努力是卓越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但1万小时并不是成功的真实路径。
四手(出于各种动机充满个人经验的情绪化表达)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认知效率的差距。
知识的源头探测仪
能辨别和找到知识源头
跟随知识源头的人(比如“得到”专栏作者)
成为知识的源头
辨别1234手信息,走向知识的源头,并与那些人站在一起。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创造知识的人。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功利读书法
解决了“读什么”,现在谈“如何读”。认知效率是认知收益和时间精力之比,现在我及很多伙伴都是低水平的勤奋,而高手的技术在于投入产出的非线性。
提高认知效率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极强性的目的性称之为功利性读书法。 认知心理学认为 ,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 ,即有目标导向 、有即时反馈、 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东西是极其功利的,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我能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识材料。读的东西会少很多,普遍解决了知识太多的一个问题。
极其功利地配置资源,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分类,娱乐性是下坡,越走越舒服,知识性是平底,略微费心,心智提升是爬坡,看起很累,但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重新理解新观点会很快,学习力增强。
可以根据认知目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认知资源配置分为“认知性阅读 ”、“知识性阅读”、“娱乐性阅读”。极其功利的分配资源 ——从你自己的需求开始,区分三种阅读 ,设定目标,分配资源。
不要从第一页开始读书 极其功利的读书,按需分配地读书,先找到目标 整理好资源 带着问题进入。
萃取知识结晶
知道学什么 ,也知道怎么学 ,最后要知道的就是如何在需要的时候调取知识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话到嘴边没地儿找,别人一说都看过的,你讲的真好。知识量和知识点之间的架构非常重要。
如何让如何让知识变成知识晶体?四种常见知识结构
关联(体现事物相互关系) 、树状 (体现事物层级、包含关系)、序列(体现先后、因果关系)、数据(体现数量差异关系)
找到知识源头,极其功利地读书、萃取知识结晶,这就是提高认知效率的核心方式。
学习太多陌生的理论,新的知识点,学习到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