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说
方便起见(其实是我懒),以后该作品简称为《惊蛰之海》。作为一个业余编辑,我想说这差事是真的累(-̩̩̩-̩̩̩-̩̩̩-̩̩̩-̩̩̩___-̩̩̩-̩̩̩-̩̩̩-̩̩̩-̩̩̩) 可以说,在不改变故事大纲的前提下,我把文章原稿都给修改了一遍,增删改查,无一不用,以期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若再有瑕疵,恳请指出。无需废话,看文。
正文
第二章 热衷于离家出走的少年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这一天对张怀楠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在礼的意义上来说,今天他成年了,虽然是以十八之龄。
这天夜里,白天在家中长辈殷切的目光注视下,提前行过冠礼`的张怀楠正躲在家中院子的某根柱子后面,鬼鬼祟祟地东张西望,身后还背着一个小布包,似有所图谋。
确定四周无人之后,张怀楠这才闪身而出,踮着脚尖,轻手轻脚地摸向围墙,一通操作,顺利翻身过墙。嗯,如果不算摔的那一跤的话,今晚还挺顺利的。张怀楠一边一瘸一拐地向城门口方向走去,一边在心中暗自腹诽。
翌日,作为出逃计划参与者之一——张怀楠的伴读书童把一封早已准备好的书信带到了张老爷和张夫人的面前。顺带的,书童还把信件给念了出来,无论是书信内容,还是朗读语调,都饱含感情,真挚动人,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当然,这也是计划中的一部分。信件的主要内容是“双亲大人,儿出门游历,不期即归,勿念,不肖儿,子楚敬上”。(子楚,是张怀楠为自己取的表字`,张怀楠是他,张子楚也是他。)
书童念完书信,偷偷观察了一下老爷和夫人的脸色,虽然早有预料,但发现他们并未大发雷霆时,心中还是不免长吁了一口气。对于张怀楠离家出走一事,张老爷与张夫人已经见怪不怪,毕竟,他们也忘记这是张怀楠第几十次离家出走了。因为在张父张母心中,对于此事早有了一个固定的结论:儿子每次说要离家出走,其实也不过是以张府为中心,在这方圆一里`地内活动罢了。虽然这次多了一封书信,但并不影响他们相信多年来的经验,夫妻二人相视一笑,便淡定从容地走开,各忙各的去了。
从十三岁开始,张怀楠便开启了他的离家出走生涯,每一次都换一种花样。起初,对于张怀楠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张父张母都是严阵以待的,以致于每次我们的张公子还没离开张府十米,就被张老爷派出的家丁给捉了回去。
在张怀楠的出走记录中,离家时间最长的是三天两夜,那一年,他十五岁。刚开始确实把张夫人给吓坏了,毕竟以往张怀楠这边还没跑出去,那边就被捉了回来,可是这次他居然已经离家两三天了,无奈之下,张父唯有向官府求助。城守大人在接到张老爷的报案后,立马把衙门中值班的衙役都给派了出去,在城的东南西北四个大门设立路障搜寻和拦截过路人以期找到张怀楠。除此之外,城守也派人去通知了那些不值班的衙役,让他们赶紧回来加入到行动中去,这些人的任务就是在城周围四处游走,加大搜索范围,开展地毯式搜寻。
张怀楠这个富家小少爷离家出走,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可谓是满城风雨。各方忙活了大半天,愣是找不到张怀楠,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个不禁心急如焚。
有着这么一队衙役,他们苦寻未果,不免有些丧气,我们一个个大老爷们,怎么就玩不过一个小孩子呢,这伙人心中突然闪过这个念头。这时,有个衙役提议,大家可以先去面食坊吃些拉面填下肚子,再继续搜查,其他人想着这话也在理,便一致同意了。
于是乎,衙役大叔们在与张府仅隔着两条街的回味坊面食铺里,碰到了正把一碗拉面吃得津津有味的张怀楠……
【未完待续……】
《惊蛰之海》【二】 《惊蛰之海》【二】 《惊蛰之海》【二】
*注:对于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严谨起见,我还是特意去查找了一番资料,以更加真实地还原时代背景,不过我估计也没几个人会耐心看完下面的科普,换作我,我也懒得看,既然如此,那我就简单总结一下吧。简单粗暴点,首先,古代的男子女子行礼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已经长大成人,男可娶,女可嫁,可以进行择偶了。再一个就是,关于古人的名、字、号,除了名是长辈取的之外,字和号都可自行安排,通俗点也就是小名。
(以下内容请谨慎对待,若有心烦意乱之兆,请立即停止阅读)
①虽然书上说“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实际上很多时候并不这么执行。举例,鲁襄公十三岁加冠,万历帝长子朱常洛十五岁被要求加冠,宋高宗赵构十六岁加冠,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其中说的是虚岁,他们加冠的实际年龄还要更小。譬如朱常洛被大臣要求加冠的年龄是十五岁,实际上他那时候连十四周岁都不到(万历十年八月~万历二十四年二月)。
民间也这样,争相早婚,风气很差。有的骚年太小,十三岁要娶媳妇,就赶着结婚前一段时间赶紧给来个加冠礼。也许你会说“他还是个孩子啊”,对,就是个孩子,但风气如此,等到二十岁冒头,就很难娶到媳妇了,更不要说到二十五岁。
②男子冠礼。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
冠礼从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变而来,一直延续至明代。本意是为了禁止与未成年的异性通婚。冠礼是成年礼的一种高级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成年人婚姻资格的一种道德审查。冠礼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礼仪。
具体的仪式是由受礼者在宗庙中将头发盘起来,戴上礼帽。分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将不同材料制成、代表不同含义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后,还要由父亲或其他长辈、宾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个“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备日后择偶成婚的资格。
③女子笄( jī )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一如《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二有《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顾名思义,古代女子笈笄,就是要把头发盘起来了,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行礼日期为农历三月三-女儿节(上巳节),主行笄礼者为女性家长,由约请的女宾为少女的加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结婚。
④详情可参考古人名、字、号。
⑤一里=500 m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