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中走得越远,现实中走得越稳。——莫琳·希凯,香奈儿钱CEO,《深度思考》
同样是在思考,相比一个厉害的人:
为什么他能想到的思路你就想不到?为什么很简单的问题你会想的很复杂?为什么很复杂的问题你又想简单了?
这种差距从而来?
说一千道一万,说破了天,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是脖子以上的区别。
问题的症结在哪?是什么让你变成“愚钝”的?看看下面三种思考方式,答案就出来了!
碎片式思考:想想都觉得头大,感觉特累,干脆不想了。
假装式思考:想多了又不止从何入手何,很纠结,优柔寡断。
浅层式思考:想了半天,想来想去,还是那么点东西,脑子里挖不出矿来。
所以对于很多大脑“愚钝”的人来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头脑聪明、会思考的人,是一件多么令人迫切渴望的事。可是“想与能”是两码事,中间还隔着一条深度思考的鸿沟,当你有了深度思考的能力,想和能才能结合在一起,你才能成为一个厉害的人。因为深度思考能力决定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也许你想一辈子都解决不了的事,有些人只是想了三天功夫就把问题解决了。差距就是这么大,这正是深度思考能力令人抓狂的地方。
深度思考,不只是想想那么简单!
深度思考是近几年流行起来的概念,就概念而言,其实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就是我们平时熟知的一个成语:深思熟虑。
但实操起来确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思考可以是漫无目的,好比你在街道上瞎溜达,走哪算哪“,跟着感觉走。但深度思考则不同,它是一种思考有轨迹的思维运动,看似复杂却又有一条路径,就像你从北京做火车,一路弯曲,有上下坡,但你去大理的目的地不会变。
深度思考是把问题从混乱到秩序,从表象到本质,从碎片到整体,从抽象到具象等等,通过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围绕某个事件的目标疑惑,开张一系列思维运动,呈现一种树形式结构的思考延伸,在大脑里做各种算法并修正,最后评估目标的可实现性,得出一件事情的“最优解”。
那么,你如何拥有这种深度思考的能力呢?
深度思考,从动机输入到决策输出,化繁为简,存在着14个思考的关键点,一种可借鉴的操作步骤,反复训练,把混乱的思考裂变为深度的思考,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一个高效人士,把一件事情做到“最优解”,让自己属性打上深度思考的标签,也让别人羡慕你的“聪明头脑”。
1、深度思考——动机
把握动机的能力,这是深度思考的起点。动机就是你为什么做这件事,或说目的是什么?
三分钟热度对比十年磨一剑,说明动机很重要。如尼采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几乎能克服一切问题。
比方说,A和B毕业于不同大学,同时应聘进了一家公司实习,三个月后A被公司留下,B走人了。A、B智力水平相差无几,为什么B被放弃了?
问题就出在了工作动机上,A的动机是学习成长,能干的抢着干,不能干的跟着学习,成长很快,所以被留了下来;B的动机是挣钱,打的杂活、累活不想干,抱怨情绪比较多,能力没有多大提升,所以被公司放弃了。两者的精神属性决定了价值评估。
动机是否真诚、清晰正确、情愿不情愿,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上进入深度思考的自主性和持久性中,把一件事情做到“最好”。
人一旦有了真诚动机,也就是某种信仰的力量,思考的抛物线就不会设限,有多远滚多远,可以金诚所至,金石为开。如《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
当然如果动机不纯,即便是拥有深度思考能力,得意一时也得意不了一世,最后机关算尽,反而误了卿卿性命。
思考动机的原则是:提升自醒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断反思自己——为什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做?
2、深度思考——未来
思考未来是深度思考的“终点”。是指长远的目光、战略规划;从宏观思考问题,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要做什么,未雨绸缪做到心中有数。“吃了上顿,想下顿。”说明规划很重要。
比方说,你同时收到俩家公司的offer,A公司薪资待遇很好,但企业组织架构很稳定,上升空间很难;B公司薪资待遇一般,但发展潜力大,这时你是选择当下的利益要紧,还是考虑未来的上升空间?拥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会选择B公司。
其实道理和下围棋是一样的,高手不会计较眼前几个棋子的得失,去放弃自己的最终布局。在做一件事情时,厉害的人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走一步能想到后三步该怎么走,甚至能想到七步之内。而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考方式,只会让人越走越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
比如职场生涯,普遍存在35岁职业瓶颈期的坑,如果你提前进行人生时间轴上的职业规划,付诸行动;或是探索若干个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或是把兴趣爱好、关注点做到极致;或是多学点一些实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当你面临“35岁的坑”时,肯定不会像没有准备的人那样束手无策,恐慌迷茫而焦虑。
思考未来的原则是:提升规划力,目标初始定位,开始规划实现下一、二个目标的布局,把当下所做的目标思考导向未来目标的可实现性结果,能极大提高未来目标的成功概率。
3、深度思考——信息
信息量或说知识面是深度思考的基础。信息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水,不断涌入新的水源,才能保障河流的生命力,否则河流就会枯竭。信息量越大、质量越高,可供选择、组合、加工的素材越多,你对一件事情“深度思考的半径”就越大。
比如,公司同事一起开项目讨论会,信息量大、质量高的人往往掌握了话语权,而信息量小,质量低的人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沉默寡言,发言没有力度。
见多识广才有思考的深度。信息增容,思考的生命力才能像河流一样奔向大海。就像有句话说的那样,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见识和眼界。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飞速更迭的时代,关注领域内的最新咨询知识,投入大量时间进行学习、跨界学习,扩大深度思考的半径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
思考信息的原则是:提升理解力,弄清楚是什么(WHAT),界定问题的边界在哪?在你不了解一件事,或是一知半解时,学会观察→了解→收集→过滤→整理。
4、深度思考——沟通
是指聆听他人意见和想法,来弥补自己的思考盲区。一个人的思考能力是有限,不耻下问是关键,让别人的想法来完善你的想法,或是获得启发性思考,才能助力思考优化升级,这是最聪明人的做法。想要围猎一只狮子,先要召集助猎者,说明交流合作很重要。
比如唐朝CEO,李世民吸取前同行CEO杨广管理隋朝失败的惨痛教训,任用贤能,广开言路,诚心求谏,头脑风暴,听取高管们的意见,闻过即改,为大唐开创盛世辉煌奠定了一个良好开端。
纳谏如流相当于大脑这个蓄水池从各个方向引流,水池里的水越多,深度就越大,思考的生态性就越丰富多彩。换句话说,深度思考更有效率和效能。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偏见是阻碍深度思考的最大障碍。
思考交流的原则是:提升接纳力,不论对方什么身份、资历,哪怕是个扫地僧,你看重的是一个想法本身是否很棒,而不这个想法由谁提出来的。
5、深度思考——本质
是指事物的属性。思考问题时不断追问是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弄清楚事实到底是什么?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冷,说明搞不清本质,需求不配位,做了等于白做。
打个比方说,你做辛苦花了一周时间做出一个方案,有理有据,逻辑严密,可是客户根本不买单,问题就出在你没有搞清楚客户的本质需求是什么,他想喝“果汁”,你给他了一杯“咖啡”,换做是你,你会乐意买单吗?
本质是深度思考的核心,抓住本质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不断层层深入思考,逼近问题的本质,就像揭开俄罗斯套娃一样,只有揭到无套可揭,你才能看到里面的是什么?这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勇气!
思考本质的原则是:提升洞察力,通过反复观察,联续性思考为什么,参考5why策略,透过表象直至找出问题的根本属性。
6、深度思考——原理
是指事物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原理从实践中来,又能指导实践。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曹冲称象,说明原理很重要。
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可操作性的公式。比如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定律,奠定了科学发展的基础,才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物理的原理如此,心理原理也是如此。
比如人的本质之一图利性,营销工作者通常采用爱达公式(引起注意→唤醒兴趣→激起欲望→促成购买)这个营销原理来给产品做演示体验。
举例来说,某商家在推广新品活动时,搭了一个热闹的舞台引流受众,然后演示产品的新功能,接着告诉你现在购买产品买一送一,最后再告诉你买二送三,还有机会抽取奖品,这种套路在商家那屡试不爽!
原理与本质是个常常混淆的概念,比如钢铁的本质是碳/硅/锰等几种元素,一堆钢铁很重,重是它的外在“本质”,你要想移动它,就可以借助杠杆原理来操作。这就是本质与原理的区别。
思考原理的原则是:提升原理力,掌握一定量既有存在的原理,或是通过其它事物的原理演变出新的原理,再或者是发现新的原理。
7、深度思考——创新
是指打破传统规则,重新定义新事物。多数人遵循他人既定的轨迹来做事,成为了思考的囚徒。创新无处不在,技术、服务、思想等等,都可以创新。即便已经存在的东西,你不会,学会它,这就是创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说明创新很重要。
比如,你的工作是每天和PPT打交道,每次给领导、客户提交的方案都是静态画面,倘若你在一些关键节点,用动画的方式来呈现,既能让他人耳目一新,又能很好地表达你的意图,何乐而不为呢?
创新是为了创造更大的价值,满足他人对更美好事物的期待和拥有。
创新其实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复杂,人人都可以创新。比如20世纪初,有人在传统的糖果上插上了一根小棍子,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支棒棒糖,使得一家快要倒闭的糖果公司扭亏为盈。
创新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升级、组合、差异、迁移等等。创新的核心在于“哪里不舒服,按哪里”,有勇气尝试——发现矛盾点,洞察不合理的地方,想尽办法改变它,提升操作效率,带来便利性。
思考创新的原则是:提升价值力,我是否能做的更好?痛点在那里,第一模仿、第二改进,第三改变,创造全新的东西。
8、深度思考——要素
是指事物构成的集合组成部分。比如,五行、二十四节气,人财物产供销等等,都是一种要素思维的结果。深度思考的一个基础核心能力就是要素整合能力。做一件事时要充分考虑到它需要由哪些要素组合而成。
男人再优秀,没女人也就没有下一代,说明要素很重要!缺少了一个要素,这件事可能就会进展不顺利或是没法再开展了。
打个比方说,你今天主持部门工作会议,所需电脑、文件、投影仪等等要素,都准备好了,结果会议进行到一半,会议室停电了,少了电这个要素,会议就没法在进行了,你就得去询问下电发生什么状况了,然后再决定会议能否继续在开展。
一件事情的“完美与否”取决于要素的完整性,要素思考越周全,深入思考的完整性就越大。
思考要素的原则是:提升整合力,思考要素进行分类、归类,可以采用MECE分析法——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借用5W2H等分析模型来思考要素,最好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进行要素层级分解和关联思考。
9、深度思考——逻辑
逻辑顺序就是做事情的时候,弄清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才会有效率。没有秩序或秩序混乱,事情就会变得复杂,甚至导向糟糕的结果。“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说明逻辑很重要。
打个比方,你写一篇文章,思如泉涌,上来就写,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倘若你先按着某种构思逻辑,比如主题→分论观点—结论的秩序来写作,写作这事就会变得很容易。
同一件事情,任务顺序不同,结果导向不同,同一句话也是如此。
比如,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的典故,说的是曾国藩这位高管早期统领团队与太平军打仗,打一仗败一仗,在鄱阳湖口一战中,差点陪上了自己的老命,他只好上书皇帝这个大BOSS,以表自责,报告中他一句写道:"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这时身边的高级助理一看,领导怎么糊涂了,怎么能这样写呢?于是建议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结果皇帝BOSS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这就是逻辑的魅力。逻辑保障事情的进度顺利开展,把复杂变成简单。
思考逻辑的原则是:提升控制力,秩序有时间、空间、主次、流程等逻辑。
10、深度思考——关键
是指对事物必不可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素。擒贼先擒王,说明抓住关键很重要。找到了事情的关键点,很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例如,大家熟知的三国典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就是那个关键要素,差了它,不管你前面做了多少工作,都是无效努力。抓住不事情的关键因素,只会造成事倍功半,或是前功尽弃。
举例来说,有一次公司领导的秘书在临近下班时间被领导骂哭了,原因是她把领导交代她12点之前把一份合同快递出去的要紧任务给忙忘了,结果辛苦工作了一天,忙了十几项任务,没有功劳苦劳,反而落下了埋怨,换作你,你也委屈!
缺少了关键因素,这就好比你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可是却感动不了他人,缺少了方法这个关键因素,再勤奋努力也是白费。
思考关键的原则是:提升判断力,基于价值判断,思考事物因素中什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一切围绕着关键因素来展开,分清主次、价值优先,要事第一。
11、深度思考——关系
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考虑彼此利弊的后果,危害性和利益性。“打狗还得看主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说明关系很重要。
万物链接,整个世界是一个巨大网络关系中维系运转,包含了人、事、物之间的链接关系。关系一环套一环,关系是决定万事万物的驱力,彼此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比如人、狼、羊、草原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人把狼都消灭了,羊没有了天敌而不断繁衍的羊将吃光食物,草原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关系的核心是平衡、和谐,让事物内部与外部达成共生效应。比如菜和盐”之间的比例没有掌握好,太咸了,这道菜要么勉强吃下却影响了心情,要门直接倒掉。
关系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关系也是一种看不见的“领导力”。
举例来说,你的工作中能力很强,可是领导却提拔了一个比你能力还差点,也没有后台背景的同事当部门主管,为此你愤愤不平。事实上,是你自身没有意识到关系的重要性,人不是独立存在的,组织的高效运转=关系+能力,你恰恰输在了人际关系的沟通和处理上不如他人。
关系背后代表了一种掌控力!组织的长期运转靠的是关系运转,如果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在组织里受到人为因素的压迫,不开心走人了,那么组织也就失去了他的这种能力。你说能力重要,还是人际关系重要?
关系思考的原则是:提升变通力,要想把一件事做好,必须处理好人事物之间存在的某种直接或间接的关联关系,尤其是可能存在的危机因素。
12、深度思考——细节
是指组成事物的微小部分。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细节决定成败,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一颗钉子丢了一个国家的故事,说明细节很重要。
举个例子,我认识的一个朋友A和领导一起给客户提交了一份对方项目采购合同的报价,结果价格多写了一个0,这是什么概念,把20多万的采购价格,变成了200多万,客户当时一看就急眼了,“你们是来抢钱的吗?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得罪了客户,结果A的公司丢了这个单子,A被开除,他的领导被降级处分。这就是细节的重要性!
缺少了细节的深度思考,就像一台油田的钻井机,缺少精密的钻头,就没有办法再往下抽取到地表更深层的石油。可以这么说,没有细节的思考就等于没有深度思考。
思考细节的原则是:提升精准力,不放过每一个细微之处,思考它的影响作用,可能存在的危害和风险,做好风控措施。细节最好的方式就数字量化。
13、深度思考——专注
是指注意力集中、全身心投入,心无旁骛。嘈杂的环境或是心理受到外界影响,思考是无法保持专注力的,大脑只有在“冷静”的情况下,思考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开车一滴酒,亲人两行泪,说明专注很重要。
排除一切干扰,沉下心,让大脑处在一种安静的状态下,一种冥想的状态,让一切漂浮在脑海里的信息静止下来,思考的显意识才能悄悄进入潜意识,穿越大脑的黑洞,寻找出灵感、清晰的思路或是某个对你很有价值的信息。深度思考尤其是进入决策阶段,需要避免分心,才能让思考具有最大价值。
如果工作中,你在工位上哈哈哈大笑,或是打电话的声音很大,影响到正在思考的同事,让人分了心,他就会毫不客气、很鄙视地告诉你:“能不能小点声啊!没看见我在工作吗?”
思考是一件复杂繁琐的事情,“万念执于一心,心静方能致远”,思考才能进入更深层次的智能阶段。
专注思考的原则是:提升潜心力,找一个你意愿里的舒适区,拒绝外界环境的干扰,凝神静气进行思考,厘清思路,并记录下想法。
14、深度思考——决策
通过循环、交叉操作以上13个关键点,对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评估,同时借助一些分析工具,例如SWOT2x2分析模型,知道的优势与劣势,机会和威胁在哪,基于动机的出发点,找出解决问题的一个“最优解”答案。
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一种决策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偏差、错觉和误区。深度思考只是在不确定性中找出相对的“确定性”,做出一种预判式的思考,得出的“最优解”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正确。因此实操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循环深度思考能力的14个关键点,验证并及时修正思考。
至于外界给你的信息再多,建议再好,很多情况下你还得衡量自身的动机、需求和智慧来做最终决策,这点在企业家身上特别明显。
比如冯仑在谈到企业转型时,他做了一个服务项目连续三年没赚钱,也没有客户,公司内外都反对意见。头一年赔1000万,第四年打平,第五年增长500%,2007年至少增长400%,大家都认账了,这个业务成了公司最好的业务。
这是一个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的问题,往往对于企业家这种角色来说,力排众议做出决策需要有一种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综合素养,以及一种视野、格局和胸怀,对未来有足够的洞察力和预判力;甚至是摒弃当下的“客观理性”,基于一种“先知”的直觉力来做事,有勇气尝试更新鲜的事物,探索未知,投入试错成本或是能承受失败付出的代价。
思考决策的原则:冷静的头脑+积极的心态+(先知直觉)
综上所说,简而言之,如果想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让自己拥有一种“预言成功”能力,就必须抓住深度思考能力的14个关键点进行反复训练,缺一不可。最高级的方式就是拥抱世界,保持一个敬畏心和好奇心,体验深度思考的乐趣,如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你才能把一件事情做到“最优解”,也如王阳明所说:“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在未来预见更好的自己。
延伸阅读
不论是《精进》中的7个要素(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成功),还是《高效人士七个习惯》,解冻思考的冰点,化繁为简,修炼深度思考能力的14个关键点,把一件事做到“最优解”,是一个“不够聪明”的人成长为厉害角色的必修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