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追剧《无间》,觉得很有嚼头。
该剧讲述了日本投降前夕1944年间,共产党人为探求家国信仰,与敌对力量展开的一场充满胆识与智慧的生死博弈的故事。抗日战争中汪伪政权时期,自幼在孤儿院长大的陆风奉命进入76号卧底待命,却因为生性多疑的沈啸险些暴漏身份,最终凭借高超的智慧成功卧底进入76号,成为最高级别的特工成员,却不想与曾经喜爱过的花向雨为敌,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经历种种误会最终确定彼此身份,在几次秘密活动中相互配合,完成一系列秘密任务。陆风在行动之中逐渐认识到军统内部的黑暗和对权力利益的纷争,在经历恩师背叛和亲人被杀之后,弃暗投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地下党在军统内部的卧底。他与组织密切配合,与敌人展开智慧与勇气的较量,布置一个个精妙的圈套和陷阱,经历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洗礼,为抗战的最终胜利赢得转机。
追剧到第36集时,古正义介与闪官斗智,追问闪官的身份场景过程中,背景墙上有一幅立轴挂字,很显眼,字形可辨,于是用手机拍了下来,上网搜索,颇感意外。原来这幅字是一首日本诗人乃木希典写的,写就于长子乃木胜典阵亡现场——金州南山阵地。
日俄战争爆发时期,1904年5月26日凌晨,乃木希典长子乃木胜典进攻金州北门。在午后3点时被金州城东门上俄军机关枪打中左下腹部,且子弹留在体内,刀带的卡扣插进下腹部,切断大肠,出血严重。送到第二野战医院,次日死亡。
同年6月6日,乃木率领日军第三军,在大连湾的张家屯登陆,负责围攻旅顺和第二军后方的警戒。他来到激战之后被日军占领的金州南山追悼其阵亡之子,残阳余晖下,面对草木“荒凉”、尸骨“腥风”的战场,想到自己新近战死的长子乃木胜典,伤心至极,遂赋诗一首,借以“悼念”亡灵:
山川草木转荒凉,十里风腥新战场。
征马不前人不语,金州城外立斜阳。
这首诗让人感受到战争肃杀的氛围和作者悲凉的心情。1937年5月26日,日本侵略者“纪念南山战役三十三周年”之时,这首诗被刻于巨石上,立于金州南山,并举行隆重的“揭幕式”。这块残碑现藏旅顺日俄监狱旧址陈列馆特展室内,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这首汉诗具有唐诗风韵,郭沫若认为乃木希典是日本写汉诗第一人。
张学良内心确实敬重乃木希典。他说“作为一个军人,我尊敬乃木。我尊敬乃木的人格。我认为,日俄战争是日本军队的最高峰。不仅作战勇敢,指挥官的纪律也好。即使是对敌人,也尊重对方的人格。领我参观旅顺的日本军人给我讲了当时的战斗场面。在乃木将军的时代,日本的武士道还是存在的。武士道的精神还在。但是后来,日本军人中的武士道精神就渐渐没有了。”
《无间》连续剧能够在细节中打磨剧情背景,足见下的苦功不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