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冠以“沟通技巧”的书籍、培训、课程,但其实内涵各不相同,有的甚至流于心理操控了 —— 这个不展开。
这里想说的“沟通之难”,是“不损失原意”的沟通的困难,如果按照香农的信息论来看:
信源(发送者)-- 消息 -- 信道(包含干扰或噪声)-- 消息 -- 信宿(接收者)
且不说词汇本身的多种含义,除此之外,还有几重问题:
- 发送者说的,可能不是他想表达的,他退缩了、或者放大了自己的思考,借助情绪加戏了
- 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语言编码本身也不精确
- 信道本身可能没干扰,但是双方的情绪、自我带来了干扰,过往的种种经历带来了噪声、需要一个贝叶斯迭代的过程但没有做到
- 消息被接收之后,情绪可能已经劫持了接收者,让他无法关注所有的信息、而只关注那刺痛情感的部分
- 长时间的对话,制造的可能更多是情绪,而看不到对方的需求、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
我的结论:
还是写下来好。
为什么?
在沟通前做好目标及内容的梳理也罢、在沟通过程中写下来当靶子也罢,严肃一些,也问问自己,我想表达的,真的是我说的这些吗?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期望与对方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定位彼此?诸如此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