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薛兆丰北大经济学课程笔记读书阅读推荐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作者: 一个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9-06-07 01:05 被阅读65次

    这部分分享奥地利学派是怎么看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学重要的起源是,大家对周期感兴趣,问题激发了学科的发展。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人给出了不同解释,接二连三,好戏不断。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经济学有很多派系,这里主要介绍三个:

    第一个是芝加哥学派,在前面说反垄断法时,提到过。

    第二个是奥地利学派,它对经济学贡献非常大,由它发展出一些基本概念。以至于没人去归功,说这是奥地利学派的,因为它就属于经济学内在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了。

    第三个是公共选择学派,非市场的组织,比如政府、非盈利机构、科研机构等。

    奥地利学派最早由门格尔和他的学生庞巴维克共同创立的。当时他们的对手学派,主张在经济现象中不存在普适的规律,每件事发生都有独特的环境,我们只能就事论事。

    但门格尔认为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有一般性的规律。比如门格尔总结的边际概念,就有很强的普适性。这个学派在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占上风,被称为奥地利学派。

    事实上,奥地利学派并没有一直在奥地利发展,他们的研究方式、研究范围、研究思想转移到了欧洲、英国、美国,世界各地。

    现在讲奥地利学派时,不单单指门格尔、庞巴维克、哈耶克、米塞斯,我们把英国的亚当斯密和大卫休谟也能加进去;把美国的费雪和布坎南,甚至科斯都能加进去。

    现在说奥地利学派不再指学者的国籍,而是一种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那奥地利学派有什么基本主张呢?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第一只有人才能做出决策。我们今天看好像理所当然,但当年并不清晰,我们经常讲一个国家怎样、一个集体怎样、甚至一个部门怎样,仿佛国家、集体、部门是能思考的。

    可实际上真正能思考、行动的只有个人。只有个人才会感受、才有意图,会采取行动。

    第二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我们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没有抽象的交易,所有的交易都是在某个市场、平台完成的。在这里有不同规则、不同约束、不同条件,不看这些,无法了解交易的本质。

    我们在说一个原理是时,不喜欢说它什么形状、什么曲线,总是尽可能多地跟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

    第三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得有人文背景。比如在车站能观察到,每天早7点一群人进入大盒子里,下午五点从里面出来。为什么周六周日没有这种现象?

    你只有理解周一到周五工作,周六周日休息,这个人文背景,才能理解这个经济现象。

    那奥地利学派对周期有什么不同看法呢?

    第一它主张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像水又像蜜,真实经济体中,人们真实的相对关系不会变化,但过程是漫长的。

    货币铺到每个角落的过程中,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引导作用。如果政府发行货币的数量或过程不当,会有误导作用。

    第二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资本有它独特的使用方式,形成了就只能用在具体用途上,不能转到其他用途。

    建城堡原料是沙子的话,是同质的,这多一点,那少一点,没关系,随时可以补。而资本更像乐高,大的不能代替小的。比如炼钢炉,做了炼钢炉就不能生产烤鸭和玻璃。

    错误的投资一旦做出,要修改得花很大功夫,付出代价,尤其是政策方面。

    第三社会机制是人们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事前计划的结果。比如小区设计师,设计路,人们未必会用,比较好的办法是,让子弹飞一会儿,人们把路走出来,然后你再去铺石头和水泥。

    理解社会上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机制时,要明白,这不是谁、那个人的的设计,是人们共同行动、自然形成的结果。这有个专属名词,叫自然秩序。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问题:在荒岛上,没有尺子,如果要做尺子,到底怎样才能确保尺子的精确度永远不变呢?

    做个尺子,很简单,永远不变很难,那时的技术,基本不可能做到。

    就像要在货币流通量和要衡量的财富间取得一个平衡,是不可能做到完全准确的。因为财富总量在变化,货币总量也在变化,让它们取得一个恒常不变的关系,是不可能的。


    那奥地利学派是怎么看待欧美多次发生的经济周期的呢?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的起源是政府过度发钞。原因很多,最根本的是它需要钱。但政府不能自己挣钱,只能收税、借钱或印钞。

    征税和借钱需要别人答应,而印钞不用,所以政府总有冲动发钞。印多了就放到市场,增加货币流通量,钱多了。

    短期内借钱容易了,利息就下降了。利息下降,本身有个信号就是未来的商品更值钱了。前文说到利息是衡量人耐心的指标,利息越低耐心越高,利息越高耐心越低。利率下降意味着前景更加明朗,未来有利可图。

    政府通过大量印钞,造成个影响,产生了一个并不真实的利率下跌过程,诱发人们增加对未来的投资。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一开始欣欣向荣,制定长远规划、筹措大笔资金、雇佣本不会雇的劳动力,准备大干一场。但货币像蜜慢慢渗透到每个角落,尽管需要时间,但货币增发那天终会到来。

    人们感觉物价飞涨,原来好挣的钱,买不到那些东西了,通胀来了。这时政府面对两难选择:要么继续增发货币,对通胀袖手旁观,看不见民众的抱怨;要么多少顺应民意,放慢步伐,甚至停止增发货币。

    事实上没有那个社会能忍受通胀的日益恶化,政府迟早有行动。到了那天,当初制定计划的人,找不到资金维持,泡沫破裂了。

    这就是奥地利学派理解的周期过程。避免周期,最根本的方法是,政府不要一开始就乱印钞,要抑制这种冲动。为此提出两个基本主张:第一回归金本位;第二实施自由发钞制度。

    首先金本位,是以黄金的数据为发钞的依据。在一个经济体,乃至整个地球,黄金是有限且基本不变的,如果以黄金作为发钞依据,基本可以锁住货币发行的总量。

    奥地利学派相信金子的数量是个常数,这不过是一个信念。但金子的数量是变化的,金本位想法很好,但不解决问题。

    因为第一经济体在发展,金子所衡量的货物和服务本身在变化,物价不可能稳定;第二金子本身的数量在变化,如果用黄金做本位,人们发现和开采,甚至人工合成黄金的积极性会大增。

    第二个建议实施自由发钞制度。货币本身提供的作用是度量衡的作用,尺子的作用,越稳定越好。如果一个机构垄断,缺乏制衡,就可能滥用手中的权力。

    但如果允许多家银行发行自己的钞票呢?不同银行的钞票会竞争。谁乱发谁就会贬值,谁的货币不被接受,就淘汰出局。

    事实上这种尝试到今天都没停止,中国以前的各种钱庄,今天流行的比特币等,都是一种尝试。这种自由银行制度,虽然实施难度很大,但到今天还是个彻底解决通胀的备选方案。

    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问题:今天的钞票是国家发行的,那国与国间的钞票,是不是也形成了一种互相竞争的态势呢?

    对,每分每秒都在竞争,就是汇率的波动;人们选择结算的货币种类,随着货币的可信程度、方便程度而改变,至少边际上存在被改变的可能。

    可以把各国货币看作国企间的竞争,如果那天自由银行的建议得到实施,我们可以说,国企竞争之外,还引入了民企的竞争。

    薛老师猜,那些自由竞争的私人银行有决策权的专家,很可能是今天央行有决策权的专家,唯一区别就是原本服务于国企、央行,有时服务于民企、私人银行。

    谢谢欣赏,观点来自《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顶级经济学家是如何看待周期的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gp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