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jour, Paris

作者: 懿冉臻 | 来源:发表于2014-10-24 08:15 被阅读297次

    Paris, 48°51′24″N, 2°21′03″E.

    Motto: Fluctuat nec mergitur. 

    (拉丁语:颠簸却从不沉没。)

     

    巴黎,我没想过我能这么早来看你。

    2014年10月15日,晴,天高水低,行云无疆。我一个人从科隆出发去巴黎。那天下午两点德铁要罢工,我刚好之前离开了。小小的幸运。到巴黎北站换地铁到位于Zone 4 Ecole Polytechnique(巴黎综合理工)找小于和阿鸣。巴黎的地铁标志很好看,翡翠绿背景,一个圈,用一条蜿蜒的铁路线勾勒出一个女人仰望的侧脸,优雅矜持。一到地铁口,发现黑人在人群中出现的比例急剧上升(好像跟当年的北非殖民和石油贸易协议等有关),这样想想世界杯法国有那么多黑人运动员,也明白其缘故了。一路向南,窗外的风光越来越乡村,沿着阿鸣说的路,上山,看到马的家,看到巴黎Zone 4的乡村风情,隐匿在丛林间的小屋,山路上泛黄的梧桐叶,低矮的校园建筑静座在小山顶。因为有小于和阿鸣在,到巴黎的一路都觉得自己在“回娘家”。

    巴黎郊区的清晨 (原片) 

    第二天,我一个人去凡尔赛。等公交时发现19-06有三条线,困惑时一个等公交的法国小哥告诉我正好同路。路上他找话题讲法国人与中国人互相的态度与看法,对中国政府的不赞同,我不知如何感谢,就问他有没有FB。回来跟小于阿鸣说时就被吐槽了。当时觉得加个FB也无伤大雅,一出门就遇到好心人帮助还是很幸运的。好吧,以后我会注意的。

    阴天的巴黎一角 (Lomo)

    一个人出行其实警惕心还是会增强的,自己的感官也会变得敏锐,注意窗外略过的风景,等回来的时候好认路;一个出行也很自由,爱什么时候吃午饭就什么时候吃,一个建筑不同角度想拍多久就拍多久,没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了,日落后才回到家。这好像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出去旅行哦,感觉好极了。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身的感受,感受白鸽飞过羽翼煽动的声响,感受镜厅的奢华,想象当年在这里的舞会,觥筹交错,舞姿婀娜。我发现我越来越享受现有的心安。这样心无旁骛地旅行,没有任何纷扰的日子不多了。好好珍惜。心别老动。

    凡尔赛宫是当年路易十四因嫉妒财政大臣奢华府邸,在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基础上兴建的。虽然美泉宫是女王特雷西亚之后兴建的,但凡尔赛宫比美泉宫更大气,陈设与布置也有更皇室风范,主要是巴洛克风格(其实我是傻傻分不太清巴洛克与洛可可的)。喜欢水晶吊灯上烛光摇曳,衬亮了四面的金碧辉煌。凡尔赛宫的每一处都像在传达着“君权神授”的思想,穹顶上的绘画,花园里的雕塑,这是我最大的感触。

    凡尔赛宫的吊灯 (原片) 

    第二天上午,我和小米一起先去了橘园博物馆(Musée de l'orgrangerie),这里有印象派大师莫奈(Claude Monet) 晚年时在吉维尼(Giverny)花园里完成的巨幅睡莲。那时经过了两次白内障手术,他的视力恶化。但那些作品远看时,天、水、莲、树,交融辉映;近看时,发现色彩是如此丰富,用色彩捕捉的细节真实又神秘。有几幅睡莲是暗紫色调,只有睡莲花瓣是暖色调的。原来这些睡莲是在一战时期创作的,他躲进了自己的画室,用画笔传递自己对战争的恐惧。四年级时学砂纸蜡笔画,静物写实,层层渲染,在砂纸上作画既能描绘出色彩的渐变,又有颗粒存在的真实感。可惜浅尝辄止。我和小米都觉得女生对色彩的美会有更敏锐的感触,两个人坐在椭圆的展厅里,近看远看游走着看,感觉可以在这个狭小又充满意境的空间里待上好久。

    《日本桥》莫奈(来自网络)

    橘园博物馆出来后,经过协和广场 (Palace de la Concorde) 看到了方尖碑(Obélisque)。协和广场最初是路易十五广场,法国大革命期间更名为革命广场,还设立了断头台,路易十六就是在这里被处决的。革命缓和一段时间后,最终更名为协和广场。而方尖碑是埃及政府送给法国的礼物,准确说是拿破仑从埃及千里迢迢运过来的。原来,之前的尖顶被偷了,98年时法国政府在顶上加上土豪金金字塔尖顶,怪不得第一眼看上去觉得怪怪的。协和广场的东面是曾作为法国王宫的杜伊勒花园和卢浮宫,南面是塞纳河与波旁宫,西面是香榭丽舍大街的起点,通向凯旋门与戴高乐广场,北面是法国海军部和某饭店(终于理清了,此处鸣谢维基百科)。

    协和广场的方尖碑 (原片) 

    我们从99号门进入卢浮宫。到了卢浮宫,才发现自己对历史的无知呀。(我就不追求一篇游记还要大而全了,我知道什么就写什么了。本来就是我自己的心得。)每一件展览的文物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很多故事,但你却只能跟它大眼瞪小眼,或是直接略过它。卢浮宫有三个馆:黎塞留馆(Richelieu)、德农馆(Denon)、叙利馆(Sully)。看着地图我都没怎么理清每个馆具体有哪些陈设,像绿色代表古埃及文物,红色是绘画部,蓝色是古希腊、伊特鲁西亚及古罗马文物等等。地图上有镇馆之宝的具体位置,然后我们就像拿着藏宝地图一样在卢浮宫寻宝。

    我们从古埃及馆出发的,看到很多木乃伊的棺木,小米亲切地称呼它们为“棺材板儿”。过了一会儿,她问了一个让我全身发毛的问题:这些棺材板儿里的“瓤儿”呢?其实我远程看过大英博物馆的木乃伊,但没敢仔细瞧。对这些还是有点怕,自己想象力太丰富,看了这些晚上睡前会胡思乱想的。不得不说,古埃及人对木乃伊的制作还是相当精良的,但是棺木上的绘画与文字应该就够古埃及考古学家研究个个把年头,我看着只觉得美与神秘。

    逛到绘画区时,大飞哥和天烨到了。大家约好在《蒙娜丽莎》见面。一到蒙娜丽莎,就发现不对了,那么多人在那里跟蒙娜丽莎合影,全淹没在人群里,怎么找人呢?还是碰到了。我们就看了一眼蒙娜丽莎,撤了。总觉得当那么多人围着她时,她的笑里多了一分神秘的嘲讽啊。谁知道她在笑什么呢?蒙娜丽莎可能只是想画一幅自然端庄的自画像,然后就被后人过度解读了。就像马克思的思想被曲解和滥用一样,就像高考阅读的两棵大枣树,为什么作者要强调有两棵大枣树?因为两棵大枣树就在那里啊。

    我最喜欢的绘画是《勒布伦夫人与她的女儿》(Madame Vigee-Lebrun and her Daughter)。只因为在画面里感受到了温度与爱。丰满的轮廓,精细的线条,充满爱意和呵护的眼神,好像这样的爱更容易让人动容。巧合的是维基·勒布伦是个法国新古典主义女画家,在男画家主导的绘画界,女画家的存在就像一抔水,在刚毅、强烈、神经质、恐怖之中有了一股柔情。我最喜欢的雕塑是《被丘比特之吻唤醒的赛琪》(Cupid andPsyche) ,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是希腊神话中难得的圆满结局,这里巧的是,我觉得赛琪做了所有爱恋中女孩都会犯的错误,幸好,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终于能在一起了。话说为什么希腊神话里对婆媳之争都描述得那么有想象力呢,又是分谷物,又是取金羊毛的,最后连阴间女王珀耳塞福涅的魔盒都整上了。爱神维纳斯吃起醋来也是要命的。

    大家在卢浮宫逛累了到杜伊勒花园的小池塘边,坐在躺椅上看太阳下山,一群白鸽在池水上嬉戏。看过《睡莲》后,觉得天空细微的蓝色变幻都有一种别样的美。

    空 (原片) 

    渐渐发现,以往的积淀越是丰富,越能在旅行中的点点滴滴找到共鸣与灵感。以前学法语只因为听说法语是最优雅的一门语言。我总是这样,自己喜欢,就去做。也只有一件事,才会犹犹豫豫。学得时候总不知有什么用,每天都是语法与变位。等在卢浮宫,发现自己还是能看明白个大概,以前不经意看过的书,纪录片,学过的语言,修过的欧洲文明史,都成了此刻的需要。这就是积淀的力量了吧。

    第三天时,我们正式开始巴黎城市旅行了。我觉得两个男生两个女生旅行是很好的配搭。大飞哥说自己总要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于是这次都是他就成了我们的导游。两个女生跟着就好,找新话题,说说典故。天烨还是在最后照顾人,不过他之前病倒了,状态不佳。一路是巴黎圣母院,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蒙马特高地的圣心大教堂,爱墙,红磨坊,埃菲尔铁塔。

    巴黎市政厅 (原片) 

    巴黎圣母院因为雨果笔下吉普赛女郎爱斯美拉达(Esmeralda)的爱情故事而被重新聚焦。看过《巴黎圣母院》的歌剧,最喜欢“Beau Comme Le Soleil"一幕。但我并不喜欢非黑即白的人性描写。一个看似正气的人有点腹黑与远虑好像更深邃,一个看似自私自利的人也会被善良美好打动而展现自己柔情的一面,这才是我理解的人性。每个人都是多面的,当人与人交流的,对有些人你会愿意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对有些人你更愿意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爱斯美拉达生在不幸的时代,有着不幸的身份,但卡西莫多最后在钟楼用死后的陪伴,拥她永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香榭丽舍大街适合慢慢走,那天阳光刚刚好,秋天里梧桐叶飘落,风吹人微醉。近凯旋门的戴高乐广场有一群黑人在街头卖艺,开场音乐倒是很动感,可以迟迟不见他们表演。凯旋门上刻满了随拿破仑出征的战士的名字,正下方有一处长明灯,白天也会燃起不灭的火焰。刚看到从凯旋门拍摄的巴黎全景照,美呆,真是每次登高都能发现惊喜呢。留一个小遗憾。

    香榭丽舍大街 (原片) 

    午餐后我们到了蒙马特高地,这里曾是波西米亚人定居的地方。蒙马特高地的街景能让人感受到巴黎的民俗风尚。石板街道曲了拐弯,两边各种商店和咖啡厅,街角的每一处都是风景。人们享受着日光浴,喝着咖啡聊着天看着街头艺术家的热情演出。这些街头艺术家虽然可能并不富有,但他们让每一个到巴黎的新人感受到巴黎的艺术气息。到圣心大教堂里安静地坐了坐。感觉进了几个教堂后,还是科隆大教堂的镇定作用最强力。对我来说,上帝就像一个树洞。我也不懂上帝和菩萨有什么本质区别,精神寄托罢了。当发现人定无法胜天的时候,需要排遣。每次都会帮爱的人许上一堆愿望,然后告诉他她它,我自己的事情,我会靠自己的,不用您担心了。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主啊。

    圣心大教堂的大天使(原片) 

    拐过几个街区,到了爱墙(Le Mur de Je t'aime),记得大学的时候学过藏俄意法日韩版,现在又学会了一个德语版“Ich liebe dich"。路上大家问法语爱怎么说,我说aimer,大飞哥神来一句:暧昧不是爱。听着确实像暧昧啊。爱墙上密密麻麻各种语言的爱,但中间却散落着一颗破碎的心。上面有一个身穿宝蓝色礼服的法国女人风姿翩翩地走来,说了一句"Aimer, c'est du désordre...alors aimons!" 不知道应该如何翻译好。之前这个女人斜倚在桌子上的图画被抹去,之前她说的是“Soyons raisonnable, exigeons l'impossible”(保持理智,爱莫强求)。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她现在说的是,爱墙它本身是一道心与心之间的障碍,越过之后,我们才是相爱的。我坚持想去看一眼红磨坊,因为那部电影。故事其实很老套的,歌女与剧作家的爱被权贵阻止,歌女患病去世,留剧作家独自怀念。但当时,真的被尼可的眼神吸引了。总觉得有一种感情要比爱更伟大,大概叫做“因爱之名”。

    Je t'aime.(原片)

    四人行的最后一站是埃菲尔铁塔。排了好久的队上到二楼,夕阳下的巴黎全景还是值得一看的。大家等在一家意大利餐厅晚餐后去看整点会亮闪闪的铁塔。小米提起了星座,真是个不会冷场的好话题啊,过会儿话题成了“如果还有机会选择,你现在最想什么做什么”。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和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大相径庭。带着一丢丢伤感去看铁塔,赶到时铁塔刚好bling bling了。分开后在回学校的路上,我跟小米说,小米,偷偷告诉你哦,我刚才对着bling bling的铁塔许了一个愿望。小米说,其实我也偷偷的许了一个,还觉得很不好意思怕你们看到呢。两个人都笑了。

    夕阳下的埃菲尔铁塔 (原片)

    最后一天,天烨和大飞哥都回各自的城市了。我和小米体验了一回二人行。两个人什么都商量着来,逛奥赛博物馆的时候,看完一厅的画就开始抬头找小米,发现她也在找我。在奥赛博物馆看到了日本文化(像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绘画的影响,注重留白的艺术与写意。两个人都喜欢印象派画家的作品,能有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一起行走其实很难得。我们在奥赛五楼一幅一幅地看,我发现我还喜欢上了西斯莱Sisley的画作,对于色彩的小清新真是没有抵抗能力呢。奥赛博物馆二楼有梵高高更的展厅,梵高抑郁症还不严重的时候画的星空还是能认得清北斗七星的,生命末端时的星空如此扭曲,就像是他的精神世界有幽灵在游荡。天才与疯子真的可能就在一念之间。

    火车站改建的奥赛博物馆(原片)

    前几天的暴走已经快消耗完体力了,逛奥赛的时候觉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参观完雨果故居,在旁边的路易十三公园坐了会儿,巴黎人的周末好像就是这样。情侣们背靠着背坐在草地上看书或是小憩,老人带着孩子学步,小男孩儿们在一起踢足球,小女孩儿们一起在堆沙雕,一片嬉笑声,却不觉得吵闹。最后一站去了后现代艺术博物馆蓬皮社(Pompidou),小米从没有准确地读出过这个博物馆到底叫什么,蓬肚皮,蓬皮杜,皮杜蓬,都快成绕口令了。后现代艺术真是难以理解啊,大片大片的色块带来的视觉冲击,艺术的素材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抽象,传递出来的情绪让人感觉一下子被定住,却无法捉摸透。所以,我是带着更大的好奇心离开巴黎的吧。

     马莱区街景(原片)

    这次在巴黎,感觉味蕾有点倦怠了。法餐感觉一般,花神咖啡店的甜点感觉一般,马卡龙实在是甜腻但却是美,倒是学校旁边的老奶奶的面包店让我感觉到一点巴黎的味道,牛角包和闪电泡芙的口味好地道。好几餐晚餐是阿鸣做的意面,其实主要是阿鸣在煮,我们在旁边负责捧角和逗角,让阿鸣觉得做饭时很开心。

     马卡龙(原片)

    这次拍照,我开始有一些新的尝试,小光圈加中速快门,还有低角度拍摄,通过虚化近景增加主景建筑的景深(被天烨称为“狗的视角”)。俯拍不追求大而全了,构图不再那么方方正正了,特别是拍凡尔赛的吊灯和穹顶时。总觉得自己在用镜头作画,有些时候,你只需要还原大自然的美就足够,有些时候你想捕捉定格让你心柔软的笑脸,有些时候一张照片也可以有满满当当的故事。

     

    来巴黎前,我和小米都有点担心巴黎的治安。这么一个大城市,还是有点危险角落的。我们在橘园博物馆出来后遇到一堆吉普赛女郎,借着填问卷的名义吸引注意力后就开包,技法太拙劣,一眼识破。当年吉普赛人被当做异乡人,非法移民,在巴黎圣母院一带祈求圣母的收容与庇护。现在似乎也还是这样。如果吉普赛人还是选择通过欺骗游客偷钱这样的方式生存下去,社会地位只会越来越低,就像一个恶性循环。很多时候,别人的偏见来自于自身的不努力与妄自菲薄。

    最后一天坐地铁回学校,进站时遇到了假警察。我也是大意了,在进站口旁边把东西收起来,掏地铁票,一个女的拿着警徽,手腕上别着袖章,说要检查护照,不拿就去找警察。我第一个反应就是我逃票了吗?我没有。赶紧装好东西不想理她,一回头发现再外圈围着一波人,估计都是同伙。在进站口找到一对亚裔夫妇求救,男的冲我摇了摇手,也不知是不懂还是不帮,然后告诉假女警,我不会说英文。小米想来给我脱围被一个穿制服的拦住了,还撕了她两张地铁票。一直不敢说话,想装听不懂,抽出一张新地铁票就往地铁口走,假女警按住进票口不让塞票,混乱中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刷票成功了的。门开时,假女警冲我竖起大拇指,她的意思是:算你行,等着瞧吗?小米也摆脱了纠缠,好不容易掏出票进来了。全程旁边也没有人站出来,但小米插队刷票的时候,后面的高个子男人一直帮她挡着,其实大家都懂的吧。幸亏,幸亏都没有动粗。我们俩在回去的地铁上缕了缕,幸亏我们没有掏护照,幸亏我们都好多张地铁票。这好像是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危险是什么。一直被保护得太好,每次想去游乐园感受点心跳都还嫌项目不够刺激。但当遇到危险时,才发现如此安全地生存,也是不易的。

    回去的地铁上我遇到一个西班牙小孩,她一直看着我的眼睛,我在心里跟她说,姐姐刚才真的很害怕,你知道吗?小天使。她就一直看着我,眼神纯净,赤子之心。那一刻,觉得她就是我的“海雷少爷”。

     

    在欧洲行走的这段时间,发现自己原先的世界在一点点解构,好像自己又有了做梦的能力。一直觉得觉得思想挺开明的,遇事时才发现自己还是有点固有的偏见。遇到卖铁塔的黑人,用不同的语言跟我们打招呼猜我们是哪里人想要卖一个铁塔,他友善微笑时觉得那个笑容好纯净。果然是熟悉带来宽容。现在也发现,健康,年轻,有梦想,就是我最大的天赋。不奢求其他。

    最后一晚通宵夜聊。我只想说,我们也许不需要委屈自己来反哺。他们爱我们,终将会理解我们。凌晨4点50出门,认识了猎户,看到了启明星。想着坏人一般都很懒,不会那么早起床的,也就安心点了。这样的经历,如果不出来,不知道这辈子什么时候才会有。趁年轻,赶紧多掀开一角世界的面纱,光明与黑暗,我都不怕。赶回科隆上了一天的课。这次旅行回来想歇一歇了,11月不想有什么计划,攒着圣诞节去意大利和瑞士吧。

     

    我们,在巴黎的旅途中,让身体颠簸,情绪颠簸,思想颠簸,却从不让灵魂沉没。

     

    夕阳下的巴黎 (原片)

     

     

    好玩的小资源:

    Google 文化学院,有艺术家的高清作品与馆藏地点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project/art-project?hl=zh-cn#

     

    2014年10月24日

    于科隆图书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Bonjour, Paris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hm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