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余华《活着》:一个教会我们面对苦难的故事

余华《活着》:一个教会我们面对苦难的故事

作者: 徐半山 | 来源:发表于2017-05-13 09:53 被阅读194次

我常称自己是个中二少年,一个年轻的小鲜肉。

其实说得直白点就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屁孩,不够成熟。

就像一些作者用大半生的阅历写出来的作品,你没有一定的经历是体会不出它的好的,相反的还会觉得它乏味,不用着急,读书这事也要随缘,你要等。

早早就听闻过余华的《活着》,一直没有看,就是觉得我这个年纪是看不懂的,光是书名“活着”两个字就足够沉重,让我敬而远之。

接触《活着》是一个意外,我在一个极其无聊的下午随手翻到了这本书,起初想尝试读读看,没想到看完第一页就没有再停下,一口气读到了最后。

跟想象中的不同,这是一本很好读的书。

我也因此知道了一个故事,一个面对苦难的沉重故事。

小时候经常背到的名言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似乎很推崇苦难教育,大人们甚至还会告诉你:只有吃了足够的苦你才能变得足够好。

长大后知道这话是扯谈,如今我更愿意相信毛姆所说:

痛苦使人高尚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幸福偶尔会使人高尚,但至于痛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使人卑鄙和恶毒。

不幸带来的痛苦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命运又常常把这样的痛苦撒给我们,然后不管不顾。假如不幸就这样降临到自己身上,我们该怎么面对?

这或许就是《活着》想要告诉我们的:面对苦难的态度,不是自我感动,更不是刻意拔高苦难的价值,而是畏惧但直面苦难,默默忍受,默默抵抗。

《活着》里讲述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大半个世纪的历史,内战,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 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饱受了太多的艰难和困苦。
徐福贵作为其中的一个小人物,在时代的洪流中辗转起伏,夹缝求生。
他曾经是地主家的阔少爷,本应衣食无忧,最后沦落到穷困潦倒。

悲惨的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来临,亲人一个又一个的离世, 最后唯独他这个原本早该死去的人还存活于世,陪伴他的只有身后的一座座坟和身旁的一只老牛。

一个人要具备多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承受这些?

老年的徐富贵没有像其他饱受困苦的老人一样,眼神被岁月磨去神采,变得空洞麻木。一生的悲剧遭遇并没有夺去他发亮的双眼,他依旧目光炯炯。

故事的最后,是老人福贵把牛叫来身边,把犁扛在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向远处走去,老人和牛的脚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这一个场景很打动我,它让我感受到活着的巨大力量。

如同余华在序言中所说:写作的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相关文章

  • 余华《活着》:一个教会我们面对苦难的故事

    我常称自己是个中二少年,一个年轻的小鲜肉。 其实说得直白点就是一个未经世事的小屁孩,不够成熟。 就像一些作者用大半...

  • 活着

    迷惘的人常常想活着为什么。人生需要苦难,苦难会教会你活着干什么。我在余华的《活着》中深有感触。

  • 转载

    活着·生存·余华 # 苦难是一个永久的课题。 人在面对苦难的时候大概会有三种应激反应,一是动用内心的免疫机制,想办...

  • 美妈联盟大讲坛一句话总结余华的活着的感悟书评在线阅读

    文摘《活着》人们纷纷在这个叫做活着的书本故事里纷纷死去。 作为一个冷酷的余华作者,余华不动声色地让我们跟随...

  • 活着只是等待命运的玩笑

    我读完余华的《活着》,仅仅用了两天的空闲时间,余华用冷淡的语言来陈述一个苦难人生的故事,吸引着我已有空闲就拿起手机...

  • 余华的《活着》教会我们要好好的“活着”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

  • 为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与平庸。 看完余华的《活着》,积蕴...

  • 什么是死亡的重要原因?活着。

    我们在通往死亡的路上活着,在活着的故事中死去。 我们前面是死亡,背后才是活着。 余华的《活着》就是一个关于活着和死...

  • 听《活着》有感

    余华的《活着》通过一位老人讲述自己的苦难史,让人们看到了人在面对苦难时意志力是多么的强大;让人看到了绝望的...

  • 没有杀死我的,使我更强大

    福贵是《活着》的主人公,苦难则是《活着》的主线。 余华自己就说《活着》是 “写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余华《活着》:一个教会我们面对苦难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hx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