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在教研室组织协调下,第七教研协作区的中学语文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如期举行。
来自民中、关集、赵集、三塔等四个单位的语文精英共聚民中,各展才华,各显神通,借班上课,与学生相携,与莫怀戚相约,演绎经典亲情散文《散步》。
整体上讲,很震撼,为作课老师的认真、精心和精彩,也为民中七年级孩子的积极和出彩。
四位老师教学设计是精心打造的,看得出老师们的用心;教学环节是合理的,课件设计是简约的。她们对教材是非常熟悉的。她们清楚地知道自己要通过文本通过课堂教什么,然后又把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转化为独具特色的怎么教。可谓异彩纷呈,各有千秋。
第一位老师是位帅哥。但人年轻,课却很老到。《让爱住我家》的视频导入,直观而震撼。营造了进入课堂的情境。课堂目标清晰简约,课堂环节干脆利量,毫无拖泥带水之处。而且目标设计时能兼顾到单元目标,渗透统编教材的整体教学观。
余下的三位老师,都是颜值担当的美女老师。
第一位美女老师的课,可以明显看出对名师余映潮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学习与借鉴。教学板块非常地清楚,每一个设计都紧扣文本的重点与难点,课上师生互动充分,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品语言,学句式,是四节课中,最语文的一节课。
第二位美女老师,来自我的老家,看上去亲切了很多。课堂开始也是一段视频设境,但导入后,并没有着急分析课文,而是进行走近作者、学习字词的常规教学。然后抓住一个关键词“分歧”立课,带领学生读分歧,悟分歧,写分歧,也是读写结合,以写促读。同时课堂还渗透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体现了以德树人的教育方向。
第三位美女老师,是一位笑容很甜的老师。感觉、非常接地气。她的导入是自己家中的一张照片,还有自己家庭生活的故事。自然地设置情境成功。下面课堂环节更是简约而不简单,知内容一一品人物一一悟原因,有条不紊,环环相扣。也关注了语言的学习,只是当成了课余作业。
当然,人无完人,课无完课。个人觉得还是有些遗憾之处,与同行们共勉的。我认为可以改善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语文老师应该保持对语言的敏感性,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比如学生对概括课文内容和复述课文内容分不开,老师也没有关注。
再比如学生说“我像领袖人物似的”是个比喻,同类之间是比喻吗?还有学生说奶奶疼爱孙子,好像没啥问题,但与“慈爱”相比,恰当与否,立见。
二、教学不仅仅是教教材,更是用教材教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真实的学情。《散步》一文,居第六课,学生绝对学过了。但老师们都当成新课在费力地导入,检查预习,学习字词,布置作业,这些学生需要吗。更有老师略显粗暴地强迫学生按自己预设去走的现象。
三、对教材的关注度,仍需提高
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基本义务。这四位老师,只有第二位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了课后练习,其余的都是对课本练习视而不见。自己设计未尝不可,但面对专家们精心的设计,不知选用难道不是一个资源的浪费吗?
四、关注考试,课堂上没有体现
对于考试,我不想多谈。但怎样在平时阅读中训练学生应对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应该是我们的一项义务,可惜四节课都体现甚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