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五季半决赛的辩题是“如果能看到别人的死亡时间,该不该告诉他们?”,邱晨曝光了一件让人极其震惊的事情:
2018年3月14日,她去医院检查时,被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加淋巴结转移,也就是说,她得了癌症。
但是在死亡的逼迫之下,她开始变得主动积极。
在拿到检查结果当天晚上,她做了两件事情:一是认真的给团队写了一封信,交代了病情;二是第二天参加了公司读书分享比赛,做了十几页的PPT,还拿了第一。
现在的她,开始早睡早起,每天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一小时健身,一小时读书,一小时静坐,这时才早上9点,以往这个时间,她有时甚至还没有睡觉。
她说:死亡才是对生命最精准的教育。
可能此时你在暗下决心:一定要从今天开始好好珍惜健康。
可是,我最近听了得到上面的课程《众病之王的解决方案》,了解到,很多癌症的起因至今科学仍无法解释,真的不是只要你早睡早起,饮食健康,这个病就不会找上你。更何况,每天还有无数因意外而失去生命的人,他们可曾想到他们会死?他们一定和我们一样,在计划明天的工作,计划假期的旅游。
这就是无常。
还是李诞说的对:我们随时会死。
那么你是否曾思考过,在死之前,你想要如何过这一生?
有一个著名的TED演讲,说的就是这个主题——Before I die, I want to ……
演讲者Candy Chang因为挚爱的离去而开始思考很多关于死亡的事,开始思考那些在她的生命里真正有意义的东西。
可是就像她说的,人们太容易被日复一日的琐碎所困住,而忘记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
她跟朋友们一起把废弃建筑的墙改造成了一个巨型的黑板,然后在上面写满了同一道填空题——
“Before I die, I want to ______”
(“在死之前,我想_____”)
她希望每个路过的人都可以留下一些他们的人生轨迹,分享他们内心深处的愿望。
结果第二天那堵墙就被填满了。
大家的答案都千差万别,风格迥异,有时候会让她开怀大笑,有时候会让她黯然流泪,有时候还会在她经历困境的时候给她安慰。
“在死之前,我想要什么?”
这个问题,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反省和思考的空间,提醒我们在不断成长改变的过程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起6年以前,“罗辑思维”横空出世,罗振宇做的第一期视频节目是《向死而生》,罗振宇说,他之所以做了罗辑思维,是因为年龄过了40岁,感到人生开始了下半场,有了一种,必须想要做些事情的紧迫感。
电影《遗愿清单》,讲述了两位男主角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刻,决定一起去环球旅行。
我们也可以虚拟一下,如果这一年是我们人生中的最后一年,我们该怎么好好地活这一年,把这一年活成人生截至目前最精彩的高峰,活得死而无憾,这样,我们就不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单调又乏味的日子。
达·芬奇有一句名言:“我一直以为我在学习生活,其实不是,我是在学习死亡。”
有时,人生就是需要一个期限,使我们产生动力扭转自己的人生。
其实,我们是有潜力让自己的人生更浓缩、更精彩的。
前几天,突然接到消息,本来还没动笔,计划花两天的时间写的一篇稿子,第二天上午就要。我对着电脑奋战了一整天,不仅写完了这篇稿子,完成了当天原本计划的工作,中间为查资料,还读了一本半书。
真的,不乱翻手机,不刷社交媒体,造火箭的时间都能挤出来了。
想象一下自己直面死亡,真切地感受时间有限,才能经常激发出这种潜力吧。
当你开始直面死亡:
你会开始尝试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你会开始关心身边的家人和朋友,
你会懂得如何用好自己的时间,
你会明白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事。
“在死之前,我想要什么?”
你要在头脑中时刻牢记这个问题,时常扪心自问,让它成为你人生的一个习惯,这会让我们每天提醒自己,我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然后依照自己内心的选择去成全自己。
生命可以随心所欲,但不能随波逐流,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网友评论
001、整篇文章中,标题通过当红综艺栏目抛出问题,勾起读者的好奇心;主体部分图文并茂,内容因图片存在让人更信服,令读者在思考中不断反观自身;是一篇很值得阅读、多读的文章;
002、文章通过几个不同的片段多角度来表达观点,或许会觉得并非似标题所言,只有一个问题,然而层层剖析,便会发现最核心的问题始终只有一个“你要如何向死而生?”形散神不散;
003、琬童老铁仅通过一个节目内容,联系TED演讲、得到课程、以及电影阐述文章主题,其中亦能见其自身的思考,取材学习之广,且已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内容,向你学习并为优秀的你点赞;
都说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那你真的做到了吗?
每次看到一个悲剧,每次看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告诉自己要热爱,要改变,但是如何能够真正每一天的拥抱生命呢?这是每个人自己交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