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行口糜,古代医家对此论述较少,但临床比较常见,大学教材《中医妇科学》将其分为阴虚和胃火二证进行论述,愚在临床中总结之五种证型,仅供诸位参考。
一、三地通心汤
生地10克 熟地10克 地骨皮10克 木通6克 莲子心3克 生甘草6克
治心阴不足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五心烦热,夜寐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
方中生地,熟地,地骨皮滋阴祛虚火,莲子心入心经,既为清心火要药,又为引经药,木通利小便而是虚火从小便走,生甘草清火且能调和诸药,全方配伍简洁明了,为治心阴不足之经行口糜之效方。
二、九味地黄汤
地骨皮10克 黄柏15克 知母15克 熟地15克 山茱萸12克 山药12克 泽泻10克 茯苓10克 丹皮10克
治肝肾阴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骨蒸潮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本方为《医宗金鉴》所载之知柏地黄汤加地骨皮而成,愚在临床中以此知柏地黄汤治疗阴虚之经行口糜有效,但火热重者,加地骨皮一味,效更佳,且对口糜,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尤效,且看地骨皮此药:
地骨皮,别名:枸杞皮,为茄科、枸杞属植物,是枸杞的根皮。性寒,味甘。入肺、肝、肾经。清热,凉血。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血淋,消渴,高血压,痈肿,恶疮。《本草述》:"主治虚劳发热,往来寒热,诸见血证,鼻衄,咳嗽血,咳嗽、喘,消瘅,中风,眩晕,痉痼,腰痛,行痹,脚气,水肿,虚烦,悸,健忘,小便不通,赤白浊。"《纲目》:"去下焦肝肾虚热。"《药性论》:"细锉,面拌熟煮吞之,主治肾家风。"《兰室秘藏》地骨皮汤:治膀胱移热于小肠,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下:柴胡、地骨皮各15克。水煎服之。
三、降胃通腑汤
竹叶15克 代赭石15克(先煎) 黄连6克 大黄10克(后下) 芒硝6克(冲服)
治胃火上逆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口臭便秘,口干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中竹叶伍代赭石降上逆之胃气,竹叶配黄连清胃中之实火,有又大黄芒硝导胃肠之热结,使火从大便消,如此,口舌糜烂,口臭便秘皆可愈也。全方药少而效著,实为治胃火上逆之经行口糜之良方。
四、益气降火汤
生黄芪30克 知母10克 生地10克 柴胡10克 升麻10克 甘草10克
治气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乏力气短,精神萎靡,舌淡苔白,脉细弱。
方中重用生黄芪补气为君,柴胡,升麻益气升清直达口舌,又佐知母,生地,甘草退气虚之火,如此,气补而虚火退,口舌糜烂则自安也。
五、温阳敛阴汤
附子10克 鹿茸2克(研末分吞) 肉桂3克(研末分吞) 川牛膝10克 熟地10克 甘草10克
治阳虚之经行口糜,证见经期口舌糜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中附子,鹿茸,肉桂补元阳,佐熟地阴中求阳,更能敛阴入阳,川牛膝引虚火至命门,甘草清虚热且能调和诸药,全方药少力专,为治阳虚之经行口糜之佳方也。
以上五方治疗口糜,不为妇科独有,内科所见之口糜若对症投之,亦效。
愚常夜观先贤书籍,叹古人智慧之深,中医之博大,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古之圣贤所载之空缺处,愚常欲填补之,愚本质拙,然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今愚以笨拙之资,于临床总结之经行口糜五方,愿能对此一节作微薄之贡献,然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书中所载之方,有不尽人意之处,万望同道批评指正为感!
经行口糜五方
经行口糜古论寥,
临证用方总嫌少,
今创五方经行用,
内科对症效亦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