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外婆有点不舒服,我们赶紧赶过去。
一路上,我脑中闪过了一些不好的联想,生怕外婆有什么三长两短,我一边告诉自己拉长呼吸,放松脸部肌肉……一个问题突然冒出来——
如果我的生命就此走到终点,我希望交出一份怎样的答卷?在过去的人生里,又有哪些事让我遗憾?哪些事“如果能完成就好了”?
慈善梦想
如果真的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答案便会显而易见平铺在眼前。我一直有做慈善事业的想法,在封控的三个月期间就在小区里开设过爱心超市,这也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开设闲置物品共享平台,希望大家把家中闲置物品捐给需要的人,让物品能变闲为宝,再次发挥物品的价值。
在疫情期间小区住户形成了一种互相信任的关系,在这种互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做的不止于此,比如构建互助式服务平台,利用碎片时间为小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打个比方,我在小区帮陈小姐照顾父母,计入个人奉献时长,陈小姐使用服务后,在她的小区照顾杜先生的父母,抵消服务时长,可以形成一个城市互助网络。
心理健康
这几年我阅读了一些心理学书籍,对心理学特别感兴趣,发现心理问题或者日积月累的不良情绪是导致生理疾病的源头,因此保持心理健康、减少心理压力,很多疾病就无法趁虚而入。但我们现在对心理健康这部分缺乏重视。希望今后能够结合中医“治未病”和心理干预两方面,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心理调适和疾病预防,从而让更多人身心接近平衡状态。比如在学校推广中医及心理学课程……
要实现心里的这些想法,其实我已经具备了一点条件了——比如我想打造一个露台花园,我已经有一套带有露台的空房子了——明明现在就能开始行动,从此刻就开始着手——比如先买几盆花、搭几个花架,够一够就能实现,但往往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着手实施。原因就是总觉得日子还长,没有紧迫感。
这两天把《被讨厌的勇气》看完了,在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话——
登山的目的不是登顶而是登山本身,最终能不能登上山顶都没有关系。只要时时刻刻都在努力就好。
所以最重要的是从此刻就开始,因每一个“努力”的瞬间同样很迷人,努力之后达到目标最好,但是达不到也没有关系啊!享受努力的过程吧!
到外婆家之后,看到她还是活蹦乱跳,会笑会闹,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每次经历攸关性命的事,会考虑到诸如生命的意义,人生的目标,这些想做的事就会像课后参考答案那样翻一下就看到,等事情过去,生活又回归平时规律,那些想法便会慢慢淡去。
生命是有可用时长的,但真的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长,我真的珍惜我生命中的每一天了吗?用好我的可用时长了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