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金融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教授、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黄灯老师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我越来越感受到教育像一场慢性的炎症,中小学时代服下的猛药、激素、抗生素,到大学时代终于结下了漠然、无所谓、不思考、不主动的恶果。”
是不是被以上的话触动到了?
再观近期的热搜,即清华大学教授甘阳在谈话节目中说到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清华北大的精英学生,给出了八个字评价:“疲惫、焦虑,未老先衰”,同时还提出了“现在的大学越来越像工厂,院系像生产车间”的论调,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体制让人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呢?
再回顾原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过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也就是大学的底蕴,不在于建了多少大楼,而在于有多少的大师,即有多少学问、品行俱佳的德才之人。
但现在的大学,很多建的一个比一个大,楼造的一栋比一栋高,至于优秀教师的引进等,确不是最为关心的。
从小学到大学,到底中国的教育出现了什么偏差?为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快乐?为什么会越来越冷漠?
大概很多人会想到“内卷”这个词。卷走了太多的快乐,卷走了太多本该属于老师与父母共同发力的德、体、美、劳,更多卷在了“智”上,重视主课及成绩,偏向这些课程成绩好的即所谓的好学生,但很多却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及心智上的教育。
再看看时不时爆出的一些租客几年不扔垃圾几年不打扫的热点新闻,是不是觉得现在很多人都变懒了?什么原因导致呢?总结来说还是离不开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
而学生自己本人呢?家长忙于工作,或让自家孩子上各种辅导班或疏于看管,放任其玩手机,使其沉迷游戏或深受各种短视频、短剧上输出的不良价值观影响。
这样长久下去,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改变,尤其是对教育,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65320/c3e7b874ef521b6c.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