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分享
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

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

作者: 740c57e9a7e2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18:52 被阅读0次

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周末:

周六晨起之后已经到了快十二点,

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打开外卖APP,

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胃口的外卖,

然后下单,等待外卖。

赶上天气炎热的周日,

想到周一还要上班,

甚至整天不出门,

在家依靠APP就解决了两顿吃饭的问题。

这些外卖,它们经过选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来到你的手上,吃完等到想起来收拾的时候,几个塑料盒,几个塑料袋,还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可能还有饭后烟的烟蒂,连同吃剩下的一起扔在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

其实你可能并没有觉得这一系列操作有什么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消费方式,

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

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因为你,

还有垃圾分类处理厂商。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 以外卖为例,它所承担的使命 大致就是从派送中的十几分钟时间 保证你的外卖不会和别人的混淆。

但是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 中国的塑料倾倒量大致占到1/3,位居全世界第一。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

到2025年,

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

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

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

" 幸好我不是那些海洋里可怜的鱼"

或者

" 哦,然后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我们就说说然后。

然后这些塑料垃圾

都以无形的形式流回你的食物链。

它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

科学家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塑料微粒"。

2015年10月29日,美国权威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食盐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从中国各地所购的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中,都发现了用于生产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海盐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颗粒高达1200余粒。盐矿食盐的塑料微粒虽相对略低,但也达800粒。

塑料微粒 (microbeads)的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在加利福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类市场中,1/4鱼类的小肠中含有塑料粒子。

这种"塑料微粒"从何而来?

塑料微粒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人们日常所用的个人护理用品,如磨砂洁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妆品等。另一个来源是涤纶(聚酯)、锦纶(尼龙,或者聚酰胺)、丙纶、氯纶、氨纶(莱卡)、维纶等人造纤维织物。

换句话说,你穿的带有弹性,雪纺,化纤面料的衣服,在经过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经过水循环系统流入江河湖海,这些塑料微粒会吸收海洋内的有毒污染物(例如不易降解的多氯联二苯等),又由于它们的形态和鱼卵极为相似,易被其他鱼类误食。最终海鱼又经过捕捞回到人类的餐桌,顺利实现食物链系统循环。

我们很难质化它的存在,

因为在目前我们生活的复杂的生活环境中,

医学上还没有办法解释

各类的病变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用一种有趣的说法是,

每天的你在吃东西的时候,

都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状态。

你可能吃下的含有的塑料,

又可能没有,

但是这可能需要在你生病的

那一天才算打开了箱子。

但是你就真的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也不是。

能够减少这一切的污染的方式,

就是减少到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从生活中来说,

自带杯子去星巴克,

尽量自己做饭或在餐厅就餐,

减少不必要的网购,

自带购物袋出门,

都是减少污染的很好的选择。

1. 自备购物袋

2. 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

3. 自备水杯

4. 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容器

5. 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 不用塑料袋

7. 不选择外带/外卖

8. 选择玻璃罐保存食物

我们在批评声讨工业企业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个人对环境保护是否足够重视了?

来源:千岛居士(ID:yeyusg)

《大数据: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8月21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研究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自2011年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增长率为33.0%,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5.6亿元,增长率将放缓,市场规模将逐步稳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订餐市场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平台对已有用户更多需求的深度挖掘。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概况

1、饿了么公示自查自纠阶段成果 5257家违规餐厅被下线

2017年3月,饿了么公布3月"食品安全月"行动的阶段性成果。3月初,饿了么对平台上超过100万家商家开展飞行检查,共查出并下线违规餐厅5257家。

为落实线上发现、线下查处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闭环,目前违规餐厅名单已同步至各地食药监供进一步处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餐饮外卖行业内痛点,饿了么此次动作一方面可以监督查处平台内部不规范行为,一方面也可以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2、京东之后 丰巢再获美团外卖力挺

2017年6月,美团外卖正式发声,称将全面接入丰巢,双方将在餐饮、日用品、鲜花等多品类的物流配送领域共同探索更优解决方案,未来也将实现信息打通。

这是顺丰与菜鸟合作危机发酵之后,又一家腾讯系公司想顺丰投来的橄榄枝。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外卖配送服务中,不允许配送员配送到户的情况非常常见。

另外,不少用户由于个人原因不方便当面领取配送品,从这些角度考虑,丰巢的"微仓"模式对外卖配送服务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3、新零售决战最后一公里 饿了么联手点我达

2017年7月,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与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正式宣布战略合作,点我达将成为饿了么唯一众包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系统现已完成深度对接,将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合作。

4、冲击外卖 "共享商业厨房"进入市场

共享商业厨房模式是为快速发展的餐饮外卖品牌提供场地和运营服务的,类似于企业孵化器的共享厨房。商户"拎包入驻"即可,设备、能源、包装、配送、客服、营销都由共享厨房提供,商家只需带食材烹饪制作。

同时,共享厨房提供外卖代运营,从外卖平台的管理、外卖配送到线上客服跟踪、线下品牌包装,商家需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额作为佣金。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作为互为替代品,共享商业厨房进入市场后会对外卖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两者从模式上有根本差异,经营模式均有利弊。未来成熟后会是两条并行干线。

5、百度外卖或将退出外卖三强鼎立

2016年,外卖行业三强鼎立模式凸显,而2017年,百度外卖表现逐渐乏力,其竞争力同饿了么和美团相比难以望其项背。未来百度外卖很有可能退出三强,或将被收购。

6、2017年8月《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发布

该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该《规范》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起草,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外卖配送服务机构方面,《规范》明确规定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同时配送箱、配送车和头盔等也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在服务人员方面,要求配送人员宜年满18周岁,且应对配送人员进行身份审核。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自2011年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增长率为33.0%,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5.6亿元,增长率将放缓,市场规模将逐步稳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订餐市场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平台对已有用户更多需求的深度挖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相比2015年增长22.5%,2017、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预计分别将达到3.01亿人和3.46亿人,增长率逐步降低。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用户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在线外卖平台将主要从用户存量着手,提升服务质量,发掘已有用户多方位需求,提升用户粘性,维持用户群体。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用户行为研究

1、近六成用户偏爱在工作日订外卖 近八成用户偏好订午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六成在线餐饮外卖用户更喜欢在工作日订外卖,而更喜欢在周末或节假日定外卖的用户占到31.9%。

外卖订餐品类方面,午餐和晚餐是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其中,59.2%用户更偏爱订午餐。早餐、下午茶及宵夜等非正餐市场还未完全开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订外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或精力自己下厨,而在节假日该情况则有相应缓解。另外,非正餐市场还未完全开拓,当前已有平台对非正餐进行相应资源投放倾斜,以唤醒用户需求进一步打开用户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用餐时间短成为用户选择订餐最大原因,占比56.2%,而不想做饭、单独用餐和极端天气也是用户选择较多的订餐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生活节奏随时代发展逐步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也进一步增大,亲自做饭费时费力成为很多上班族的负担,外卖行业应运而生,其方便的消费模式和多样化的菜品选择已经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习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各平台在线餐饮外卖用户对平台满意度评分中,为平台打分10分的饿了么用户占比19.1%,该部分比例位列各平台之首,同时超过八成饿了么用户为平台打分为7分及以上。

美团外卖7分及以上用户占比79.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用户市场主要集中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平台,两平台在外卖基础业务上规范化均居于业内领先地位。

目前两平台布局差异化服务以打破行业同质化严重现象,饿了么在上半年推出准时达等贴近用户感观的服务,更受用户青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2.4%的在线餐饮外卖用户曾在订餐过程中遇到过商品逾时未到配送员自行点击送到、餐品送错、漏餐等情况。

而其中有68.4%的人选择向平台投诉,投诉结果中满意率为55.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用户维权意识日渐提升,平台服务出现问题后大多选择以投诉等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目前平台售后处理能力还不到位,这也是互联网消费的通病。

未来平台需加强售后响应能力,明确各类问题的问责,减少推诿责任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分别有66.1%和59.4%的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认为配送速度和食品卫生情况影响其对平台的选择;而在在线外卖弊端的感知中,食品不健康被最多用户点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卫生是外卖行业的基本保证,配送速度快则是用餐时间短用户的直接需求,这两项指标在行业萌发初期就被重视。

当前,外卖行业在口味、选择丰富度方面已经逐渐提升,而外卖食品用料、健康搭配方面的改进或将成为外卖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用户比较关心的食品卫生和配送速度维度的调研中,69.2%的用户对于食品卫生持满意态度,80.6%的用户对于配送速度持满意态度。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针对之前用户反馈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各平台已经做出了改善措施,且随着平台运营日渐规范,品质化战争已经取代价格战成为平台新一轮战略布局,未来平台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平均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在线外卖餐饮消费的高频用户群体占比接近八成,其中在线10.2%的用户平均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

在高频用户群体中,82.3%的用户收入分布在3000-10000元区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7.1%。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餐饮外卖和去饭店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餐饮的消费模式,且由于其地点和时间限制较小,使用更方便等特点被广大有需求人群接受,而较高频消费人群有一定消费能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平台推出的跑腿业务,大多数用户持支持意见,其中61.8%的用户认为平台有必要上线跑腿业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跑腿业务的开展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额外需求进行升级改善,是平台对于用户市场红利渐消情况对于新盈利点的建设。

目前平台有意识对自家平台新业务进行优惠等倾斜,培养用户习惯,未来新业务有望成为平台差异化特征,打破目前平台间同质化严重的现状。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案例

210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家政策持续收紧 外卖O2O监管有望改善

国家正陆续针对在线外卖的食品制作、餐品配送等环节制定规定,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局在今年2月制定《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下一步正式监督做立法准备,拟对商家实行实名制。

同时,伴随宁波、杭州等多地对饿了么等开出巨额行政处罚,在线外卖将更加重视对商家资质审核。

2、外卖平台进一步对接新零售方式

目前各平台均有布局新零售的意图,饿了么加入阿里新零售布局,美团业务体系也正向"线上+线下"方向布局。各大外卖平台与线下零售联系更加紧密。

2017上半年连锁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等纷纷入驻外卖平台,实体零售借助外卖平台扩充线上渠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零售"的布局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其拓展到线下的形式能够扩充外卖平台目前经营品类,且能够得到更多资本、资源支持,未来新零售布局势头会进一步凸显。

3、市场向全品类延伸,深挖用户需求拓展多元业务

2016年起,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均有降低趋势,用户红利渐消。传统业务无新增盈利点,与之相对的是用户的深层需求并未完全发掘。

平台瞄准这一特点分别从商品种类和业务广度方面进行产品扩充,逐步从正餐向全领域进军。

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个周末:

周六晨起之后已经到了快十二点,

醒来之后躺在床上打开外卖APP,

看看有没有什么对胃口的外卖,

然后下单,等待外卖。

赶上天气炎热的周日,

想到周一还要上班,

甚至整天不出门,

在家依靠APP就解决了两顿吃饭的问题。

这些外卖,它们经过选材,制作,打包,派送之后来到你的手上,吃完等到想起来收拾的时候,几个塑料盒,几个塑料袋,还有一次性筷子,吸管,可能还有饭后烟的烟蒂,连同吃剩下的一起扔在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

其实你可能并没有觉得这一系列操作有什么问题,但是它确确实实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

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艾瑞发布的《2017中国本地生活O2O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本地生活服务O2O形成了到家、到店两大模式,并且行业整体交易规模接近7000亿。

外卖类APP"饿了么"近期也发布了中国外卖大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用户规模达到6亿, 2016年在线外卖用户消费频次每周消费3次以上的用户占比高达63.3%,外卖就餐成为常规方式。

换句话说,按照这个消费方式,

每周最少有4亿份外卖飞驰在中国的大街小巷。

至少产生4亿个一次性打包盒和4亿个塑料袋,

以及4亿份一次性餐具的废弃。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仅仅因为你,

还有垃圾分类处理厂商。

一个塑料袋的平均使用时间25分钟。 以外卖为例,它所承担的使命 大致就是从派送中的十几分钟时间 保证你的外卖不会和别人的混淆。

但是每一个塑料袋的降解至少需要470年。 每年约有800万吨的塑料倾倒入海洋, 中国的塑料倾倒量大致占到1/3,位居全世界第一。

按照这个发展速度,

到2025年,

海洋里每一条海鱼(按一条1千克来计算)

就有330克塑料萦绕在它生活的海域。

而到2050年,

塑料的重量将会超过这些海鱼自身的重量。

然而大部分人的反应可能是,

" 幸好我不是那些海洋里可怜的鱼"

或者

" 哦,然后呢?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那我们就说说然后。

然后这些塑料垃圾

都以无形的形式流回你的食物链。

它可能会危害你的健康。

科学家们将这种物质称为"塑料微粒"。

2015年10月29日,美国权威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国食盐的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从中国各地所购的15个品牌的普通食盐中,都发现了用于生产塑料瓶的聚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以及玻璃纸和其他多种塑料。海盐被塑料污染的程度最高。每磅(453g)中所含的塑料颗粒高达1200余粒。盐矿食盐的塑料微粒虽相对略低,但也达800粒。

塑料微粒 (microbeads)的直径一般小于2毫米,肉眼不太容易看见。在加利福尼亚和印度尼西亚的鱼类市场中,1/4鱼类的小肠中含有塑料粒子。

这种"塑料微粒"从何而来?

塑料微粒的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人们日常所用的个人护理用品,如磨砂洁面乳,沐浴乳、牙膏和化妆品等。另一个来源是涤纶(聚酯)、锦纶(尼龙,或者聚酰胺)、丙纶、氯纶、氨纶(莱卡)、维纶等人造纤维织物。

换句话说,你穿的带有弹性,雪纺,化纤面料的衣服,在经过水洗之后,它在水中的塑料微粒经过水循环系统流入江河湖海,这些塑料微粒会吸收海洋内的有毒污染物(例如不易降解的多氯联二苯等),又由于它们的形态和鱼卵极为相似,易被其他鱼类误食。最终海鱼又经过捕捞回到人类的餐桌,顺利实现食物链系统循环。

我们很难质化它的存在,

因为在目前我们生活的复杂的生活环境中,

医学上还没有办法解释

各类的病变究竟是因为何种原因。

塑料微粒直径较小,可进入组织细胞,蓄积在肝脏中,引起炎症反应、造成慢性沉积中毒。还有可能进入血液,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影响我们的内分泌系统。

用一种有趣的说法是,

每天的你在吃东西的时候,

都处于一个薛定谔的状态。

你可能吃下的含有的塑料,

又可能没有,

但是这可能需要在你生病的

那一天才算打开了箱子。

但是你就真的束手无策只能坐以待毙吗?

其实也不是。

能够减少这一切的污染的方式,

就是减少到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从生活中来说,

自带杯子去星巴克,

尽量自己做饭或在餐厅就餐,

减少不必要的网购,

自带购物袋出门,

都是减少污染的很好的选择。

1. 自备购物袋

2. 随身携带可重复使用的水瓶

3. 自备水杯

4. 自备可重复使用的餐盒/容器

5. 拒绝使用不可降解的吸管&餐具

6. 不用塑料袋

7. 不选择外带/外卖

8. 选择玻璃罐保存食物

我们在批评声讨工业企业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的同时,也要反思一下个人对环境保护是否足够重视了?

来源:千岛居士(ID:yeyusg)

《大数据: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研究报告》

2017年8月21日,全球领先的新经济行业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权威发布《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研究报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自2011年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增长率为33.0%,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5.6亿元,增长率将放缓,市场规模将逐步稳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订餐市场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平台对已有用户更多需求的深度挖掘。

以下为报告详细内容: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概况

1、饿了么公示自查自纠阶段成果 5257家违规餐厅被下线

2017年3月,饿了么公布3月"食品安全月"行动的阶段性成果。3月初,饿了么对平台上超过100万家商家开展飞行检查,共查出并下线违规餐厅5257家。

为落实线上发现、线下查处的食品安全问题治理闭环,目前违规餐厅名单已同步至各地食药监供进一步处理。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餐饮外卖行业内痛点,饿了么此次动作一方面可以监督查处平台内部不规范行为,一方面也可以引导行业规范发展。

2、京东之后 丰巢再获美团外卖力挺

2017年6月,美团外卖正式发声,称将全面接入丰巢,双方将在餐饮、日用品、鲜花等多品类的物流配送领域共同探索更优解决方案,未来也将实现信息打通。

这是顺丰与菜鸟合作危机发酵之后,又一家腾讯系公司想顺丰投来的橄榄枝。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外卖配送服务中,不允许配送员配送到户的情况非常常见。

另外,不少用户由于个人原因不方便当面领取配送品,从这些角度考虑,丰巢的"微仓"模式对外卖配送服务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3、新零售决战最后一公里 饿了么联手点我达

2017年7月,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与在线订餐平台饿了么正式宣布战略合作,点我达将成为饿了么唯一众包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系统现已完成深度对接,将在全国50多个城市开展合作。

4、冲击外卖 "共享商业厨房"进入市场

共享商业厨房模式是为快速发展的餐饮外卖品牌提供场地和运营服务的,类似于企业孵化器的共享厨房。商户"拎包入驻"即可,设备、能源、包装、配送、客服、营销都由共享厨房提供,商家只需带食材烹饪制作。

同时,共享厨房提供外卖代运营,从外卖平台的管理、外卖配送到线上客服跟踪、线下品牌包装,商家需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额作为佣金。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作为互为替代品,共享商业厨房进入市场后会对外卖市场形成一定冲击,但两者从模式上有根本差异,经营模式均有利弊。未来成熟后会是两条并行干线。

5、百度外卖或将退出外卖三强鼎立

2016年,外卖行业三强鼎立模式凸显,而2017年,百度外卖表现逐渐乏力,其竞争力同饿了么和美团相比难以望其项背。未来百度外卖很有可能退出三强,或将被收购。

6、2017年8月《外卖配送服务规范》团体标准在京发布

该标准规定了外卖配送的服务机构要求、服务人员、服务流程、异常情况处理、服务质量控制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方面内容。该《规范》由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分会起草,将于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在外卖配送服务机构方面,《规范》明确规定外卖配送机构应具备企业法人资质,且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和规模化的配送队伍,同时配送箱、配送车和头盔等也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在服务人员方面,要求配送人员宜年满18周岁,且应对配送人员进行身份审核。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餐饮外卖市场自2011年一直保持较高速增长,2016年市场规模达到1662.4亿元,增长率为33.0%,2017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045.6亿元,增长率将放缓,市场规模将逐步稳定。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在线订餐市场逐渐成熟,未来市场增长将主要来自于平台对已有用户更多需求的深度挖掘。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达到2.56亿人,相比2015年增长22.5%,2017、2018年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预计分别将达到3.01亿人和3.46亿人,增长率逐步降低。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在用户规模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在线外卖平台将主要从用户存量着手,提升服务质量,发掘已有用户多方位需求,提升用户粘性,维持用户群体。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用户行为研究

1、近六成用户偏爱在工作日订外卖 近八成用户偏好订午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六成在线餐饮外卖用户更喜欢在工作日订外卖,而更喜欢在周末或节假日定外卖的用户占到31.9%。

外卖订餐品类方面,午餐和晚餐是绝大多数用户的选择,其中,59.2%用户更偏爱订午餐。早餐、下午茶及宵夜等非正餐市场还未完全开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用户订外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或精力自己下厨,而在节假日该情况则有相应缓解。另外,非正餐市场还未完全开拓,当前已有平台对非正餐进行相应资源投放倾斜,以唤醒用户需求进一步打开用户市场。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用餐时间短成为用户选择订餐最大原因,占比56.2%,而不想做饭、单独用餐和极端天气也是用户选择较多的订餐因素。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人们生活节奏随时代发展逐步加快,工作生活压力也进一步增大,亲自做饭费时费力成为很多上班族的负担,外卖行业应运而生,其方便的消费模式和多样化的菜品选择已经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习惯。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各平台在线餐饮外卖用户对平台满意度评分中,为平台打分10分的饿了么用户占比19.1%,该部分比例位列各平台之首,同时超过八成饿了么用户为平台打分为7分及以上。

美团外卖7分及以上用户占比79.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用户市场主要集中于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平台,两平台在外卖基础业务上规范化均居于业内领先地位。

目前两平台布局差异化服务以打破行业同质化严重现象,饿了么在上半年推出准时达等贴近用户感观的服务,更受用户青睐。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2.4%的在线餐饮外卖用户曾在订餐过程中遇到过商品逾时未到配送员自行点击送到、餐品送错、漏餐等情况。

而其中有68.4%的人选择向平台投诉,投诉结果中满意率为55.9%。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用户维权意识日渐提升,平台服务出现问题后大多选择以投诉等形式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目前平台售后处理能力还不到位,这也是互联网消费的通病。

未来平台需加强售后响应能力,明确各类问题的问责,减少推诿责任给消费者带来的不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分别有66.1%和59.4%的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认为配送速度和食品卫生情况影响其对平台的选择;而在在线外卖弊端的感知中,食品不健康被最多用户点名。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食品卫生是外卖行业的基本保证,配送速度快则是用餐时间短用户的直接需求,这两项指标在行业萌发初期就被重视。

当前,外卖行业在口味、选择丰富度方面已经逐渐提升,而外卖食品用料、健康搭配方面的改进或将成为外卖行业今后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用户比较关心的食品卫生和配送速度维度的调研中,69.2%的用户对于食品卫生持满意态度,80.6%的用户对于配送速度持满意态度。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针对之前用户反馈外卖行业存在的问题,各平台已经做出了改善措施,且随着平台运营日渐规范,品质化战争已经取代价格战成为平台新一轮战略布局,未来平台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7上半年,平均每周至少进行一次在线外卖餐饮消费的高频用户群体占比接近八成,其中在线10.2%的用户平均每天消费一次及以上。

在高频用户群体中,82.3%的用户收入分布在3000-10000元区间,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7.1%。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餐饮外卖和去饭店吃饭一样已经成为人们日常餐饮的消费模式,且由于其地点和时间限制较小,使用更方便等特点被广大有需求人群接受,而较高频消费人群有一定消费能力。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对于平台推出的跑腿业务,大多数用户持支持意见,其中61.8%的用户认为平台有必要上线跑腿业务。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跑腿业务的开展针对用户使用过程中反馈的额外需求进行升级改善,是平台对于用户市场红利渐消情况对于新盈利点的建设。

目前平台有意识对自家平台新业务进行优惠等倾斜,培养用户习惯,未来新业务有望成为平台差异化特征,打破目前平台间同质化严重的现状。

2017上半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案例

210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国家政策持续收紧 外卖O2O监管有望改善

国家正陆续针对在线外卖的食品制作、餐品配送等环节制定规定,国家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局在今年2月制定《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下一步正式监督做立法准备,拟对商家实行实名制。

同时,伴随宁波、杭州等多地对饿了么等开出巨额行政处罚,在线外卖将更加重视对商家资质审核。

2、外卖平台进一步对接新零售方式

目前各平台均有布局新零售的意图,饿了么加入阿里新零售布局,美团业务体系也正向"线上+线下"方向布局。各大外卖平台与线下零售联系更加紧密。

2017上半年连锁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等纷纷入驻外卖平台,实体零售借助外卖平台扩充线上渠道。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新零售"的布局能够进一步整合资源,其拓展到线下的形式能够扩充外卖平台目前经营品类,且能够得到更多资本、资源支持,未来新零售布局势头会进一步凸显。

3、市场向全品类延伸,深挖用户需求拓展多元业务

2016年起,在线外卖用户规模及市场规模的增长率均有降低趋势,用户红利渐消。传统业务无新增盈利点,与之相对的是用户的深层需求并未完全发掘。

平台瞄准这一特点分别从商品种类和业务广度方面进行产品扩充,逐步从正餐向全领域进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外卖正给全球带来一场生态浩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of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