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份,我写了一篇文章《坚持晨跑四十天,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到今天为止,简书的阅读量已经有33685了。写的时候,根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每天看到有人留言说“为坚持做一件小事的人点赞”,心里真的蛮温暖的。
关于“坚持”这件小事,有些话想说一说。
很多朋友都说我很自律,其实我天性是非常随性的人。三十岁之前,几乎没坚持做过什么事情(连熬五个晚上看完一部韩剧倒是有的,哈哈)。无数次下定决心要运动,从来没坚持超过一周。有了孩子之后一心想做自由职业者,口译的书买来看了三天,就扔到一边积灰了。一直很想跟着Ted学英语,结果学了没两天就去看美剧了。总之回想起来,就是一个浑身盖满“什么也坚持不了的人”的印章的人物形象。
“坚持”这两个字,听起来就觉得又悲壮又沉重有没有?背着一块大石头嘿哟嘿哟往前走,咬着牙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就到了!”,明明可以轻松地过人生,偏偏要活成苦兮兮的样子,何苦呢?
但二十岁的我没有想到的是,关于“坚持”的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随着岁月的卷轴慢慢展开而逐渐显现,苦甜参半,有点像纯度70%的黑巧克力。
回想这几年,坚持下来的事情还真不少。
跑步:从2017年初到现在坚持晨跑,累计跑步距离738.46公里,总运动时间10,342分钟。
读书:从2015年到现在,平均每月读两本书,累计超过100本。
冥想:2016年开始到现在,累计冥想时间约4500分钟。
陪孩子阅读:从南瓜出生三个月到现在,每天晚上睡前读15-30分钟书,一天都没间断过,到现在为止读过的书超过1000本。
写作:2015年年初开始,平均每周一篇文章,到现在已经写了15w+字。
教练:2017年初到现在,坚持学习和实践教练,学习总时数352小时(其中208小时为国际教练协会认证学时),教练实践时数约150小时。
看到这些数字,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是个“厉害”的人,反倒欣慰地觉得这些年终于开始踏踏实实地生活了。
如果把“坚持”两个字拆开来看的话,“坚”是坚定,“持”是持续。内心笃定地持续做一件事,就是坚持。
先说坚定。
在开始做一件事之前,你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我想要做这件事的决心有几分?如果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不确定,第二个问题的分数小于8分(10分满分),那还是不要轻易开始吧。
坚持做一件事,一定是要“我想做”,而不是“我应该做”,是靠从心底的最深处生出的绵延不断的力量支撑下去的。
和内心的源头连接起来,行动就有了生命力,而不是随时会倒下的无根之木。
拿我坚持的几件事来说,它们背后连接的东西是这样的:
跑步——健康、毅力、内心平静
读书——知识、专业、联结
冥想——开放(迎接和感受任何身体和情绪体验)、清醒、接纳
陪孩子阅读——责任、有趣、爱
写作——整合、疗愈、心流体验
教练——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与人的深度联结
这些都是我内心深处真正渴望的东西,在它们被满足之后,我就是“我”了。在想要活出“自己”的动机驱使之下,坚持那些能够满足深层需求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反而会变得很有趣呢。
而在这样的内在力量的厚重基石之上,你就会感到“坚定”,那是一种很确定的感觉,你知道你是谁,要做什么,要往哪走。你不会随便加入21天打卡营,而是会选那些为数不多但真正重要的事来做。飘着的一颗心落了下来,踏实。
再说持续。
很多朋友都经常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坚持一定是要每天都做,如果间断了就不是坚持了。我对“坚持”的理解是,只要以一定频率持续地做某件事,就是坚持了。
就拿跑步来说。坦诚地讲,我认为每天不间断的晨跑是不太可能的(同时略带自虐性质)。下雨,姨妈,过年过节,自己或孩子生病,前一天晚上和老公聊天(吵架)第二天起不来,都是时常会发生的事。在这些“habit killer”(习惯杀手)出现的时候,你会怎么对待自己?
以前的我会逼自己一定要坚持,哪怕是穿着雨衣带着姨妈都要出去溜一圈,好像不这样做自己就会变成一个很糟糕的人。现在的我会和自己说,你OK吗?出去跑的话会让自己舒服吗?不行的话休息一天又怎样啦,对自己好一点嘛。
奇怪的是,以往粗暴的逼迫通常会以某一天的彻底崩溃结束,而偶尔的“纵容”反倒让我能以温柔而自然的状态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长度里持续地做一件事。很奇妙的感觉。
真正的自律是以自我关爱为基础的,没有了对自己的爱,自律就变成了自虐。
特别喜欢一个朋友的留言:
跑步是一个人的修行。我也是晨跑锻炼,家人问:起那么早不累啊?起那么早干嘛,晚起一个小时再跑不是一样吗?我说不累,早起是因为我喜欢黎明前独自一人的跑步,喜欢那一两个小时大脑的空白,喜欢一天开始前把自己的修行做完。
“坚持”中的每一个点滴,都是修行。
而这些既苦又甜的点点滴滴,不就是生活吗?
------END------
我是热爱coaching、喜欢写作的小楠,很高兴认识你。
网友评论